本报讯(记者 白金 赵江芳 通讯员 赵鑫)随着后疫情时代和冬季降温双双而至,医疗机构迎来了生命救治的“大考”。与同期相比,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每天收治的患者增加数倍,且收治患者多为高龄急危重症,大部分患者还有基础疾病,医院面临救治数量和救治难度双重剧增的挑战,以及医护人员感染后病倒减员等内部考验,可即便如此,医院聚焦一切力量全力为生命救治开辟通道,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打破科室界限,扩容改造医疗救治空间、贮备急救相关药品及生命支持相关重点设备,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统筹调配医护人员补充一线和重点岗位,调整床位最大容量收治患者,而医护人员更是发扬日以继夜、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战斗精神,用生命护佑生命,保障了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及生命安全。
视线聚焦到急诊科,每天这里的医护以小跑的姿势完成着一天的工作,不断响起的120鸣笛声,以及突发的状况,让本就拥挤嘈杂的空间更是笼罩了一层紧张的气氛。
“快,患者意识不好,氧饱测不出,马上准备入抢救室抢救……”一波抢救刚刚结束,问诊的大夫王占友就见刚推进来的患者,突发喘憋加重,呼吸心跳骤停。刚想喝口水喘口气的护士长郝琳,急忙冲了出去帮忙。好在半个小时的施救后,患者最终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
“很多急诊患者尤其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基础病加重诱发多种合并症,致使急诊科就诊量激增。新冠的侵袭加上超负荷的运转,不少医护人员都病倒了,但大家‘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依然咬牙坚持’,用职业的操守约束自己,全力救治患者。毕竟,急诊是医院的最前线,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本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急诊科主任张生贵说道。
如果说急诊科是前沿阵地,那么ICU则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在ICU的病房,护士长李润芬正在检查氧气设备,看到一位刚送进来时还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今天恢复了清醒,还能拿着手机发信息,她心里特别高兴,“虽然病床是用来给患者住的,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宁愿让他们空着。毕竟每空一张床不就代表少一位危重症患者吗?”让生命健康的呼吸这大概是每一位医护最朴素的愿望。ICU病房的患者,基本无法自理,需要医护团队24小时悉心照顾,加上各种有创操作,这个科室的感染风险也最大,气管插管、支气管镜、吸痰……面对大量急危重症患者,医护人员顾不上风险和疲惫,竭尽全力保障每一名患者的生命安全。“入住ICU的,除了呼吸系统重症的患者,这里还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各类术后的患者,救治压力巨大,但是,为了让生命有更多奇迹,医护人员都在拼尽全力。别人都在问,现在患者这么多,你们能挺住吗?说还能挺住,有时候也是骗人的,但即便挺不住也要硬挺,毕竟医护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嘛!现在对我们而言最大的期盼就是这个病毒的攻击性减弱,大家都能顺利挺过去。”ICU主任曹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