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分娩镇痛也越来越受孕妇们的关注。但是毕竟大多数孕妇妊娠和分娩是正常的过程,由于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各种影响目前尚有很多空白,各种新的分娩镇痛方式也层出不穷,如果一个正常的过程受到过度的干预可能会将其变成病理过程而需要更多的干预,造成产妇和胎儿的损伤,WHO1996年出版的《正常分娩临床实用指南》指出药物镇痛尤其是硬膜外麻醉镇痛仅对高危分娩的产妇是有益的,而不是应用的越多越好,也不只是只有好处没有弊端的。
椎管内阻滞镇痛应用最广泛且认为最安全有效。分为硬膜外阻滞和腰硬联合阻滞。硬膜外阻滞:持续给药能长时间维持镇痛效果,但镇痛起效时间较长,可能出现药物扩散平面不均匀。腰硬联合阻滞:起效快,单次鞘内给药,维持一定时间后需硬膜外镇痛分娩,出现新生儿抑制或转剖宫产几率高于硬膜外镇痛。
硬膜外麻醉镇痛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不仅使疼痛明显减轻,镇痛效果确定。总的来说,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宫缩无影响。对于不规律宫缩,硬膜外分娩镇痛打断了剧烈产痛导致的恶性循环,可以调整宫缩,使宫缩变得有规律,类似产科在潜伏期给予杜冷丁的作用,但镇痛效果比杜冷丁好。
椎管内阻滞镇痛的时机。目前,观点潜伏期分娩镇痛是最安全有效的,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最佳时机为临产后的7-11小时。传统观念认为宫口开至3cm时,疼痛逐渐剧烈,此时开始分娩镇痛,对宫缩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然而,近几年国内外诸多研究为潜伏期分娩镇痛的应用提供了充分依据,即在宫口扩张到1cm-3cm时实施分娩镇痛并不延长产程,也不增加剖宫产率。所以不再以产妇宫口大小作为分娩镇痛的时机,产妇进入产房后只要有需求,就可以进行分娩镇痛。
分娩镇痛中过于激进处理产程带来的剖宫产率增加的困扰。
分娩镇痛过程中避免摄入固体食物,可摄入碳水化合物或高能量无渣饮料,且不会缩短产程,分娩镇痛也不会增加急诊剖宫产率和经引道助产率。镇痛分娩时需要开放静脉通路,保障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快速用药处理。
实施镇痛分娩后监测内容:(1)产妇生命体征,重点监测血压、脉搏、体温(应在37.5℃以下)(2)胎心变化:是否存在胎心异常,尤其是体位改变后务必检查胎心(3)产程的进展:产程时间是否延长。(4)是否存在运动神经阻滞:产妇能否下地活动(5)鼓励自由体位:如下地行走或坐分娩球等。(6)疼痛的程度是否减弱(7)需要聊好的监护系统,需要麻醉师在场监测30分钟,以及助产人员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就宫缩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当宫口开8cm时,建议产妇关闭镇痛泵使其尽快恢复本体感(排便感),或以最小剂量保持第二产程无痛状态,使产道松弛。当胎儿方位异常时,医务人员通过阴道内诊检查并徒手转动相对容易。需要产钳助产时牵拉用力降低,产妇阴道壁钝性损伤小。产道松弛可减少胎儿头颅所受阻力,降低头颅产瘤和血肿的发生。
分娩对于产妇来说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选择合理的镇痛方法,能确实有效的减轻产妇的痛苦,降低产妇的心理应激,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分娩镇痛是否完善、产程进展及分娩是否顺利、胎儿评分高低取决于麻醉科医生、产科医生、助产师的密切配合。从事这项工作的医生和护士应养我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保证母婴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