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园路小学南校区 赵雪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庭》中的最后一节课。本课通过运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让学生认识哺乳动物是全身表面有毛、恒温、胎生和哺乳的高等脊椎动物,并了解其多样的运动方式;学会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研究其他动物打下基础;通过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人与动物共处一个地球,应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知识。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课前设计问题引发思考,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哺乳动物,了解它们的共同特点
2.通过动物油脂实验,探索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的奥秘
3.通过图片,认识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流程: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描写的动物属于什么类型?
【设计意图:对动物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特点,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物导入本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回答问题,学习新课
活动一: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1.认识哺乳动物的特征
皮毛有什么作用?(保护,保温)
2.认识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
(1)猫和兔都是直接生小动物,这种繁殖后代的方法叫做胎生(板书“胎生”)
(2)讨论:“猫妈妈”用什么喂养刚生下的小猫?讲述:猫和兔是用奶喂养后代的,这种喂养后代的方式叫做哺乳(板书“哺乳”)
3.归纳概括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身上有毛、胎生、吃妈妈的奶长大,是猫和兔这类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我们把这类动物叫做哺乳动物(板书“哺乳动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能力,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可以使学生形成“从个体到种类”或“从种类到个体”的知识体系】
活动二:认识恒温,体会脂肪的作用
1.哺乳动物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2.北极熊虽然周身覆盖着厚厚的白毛,因此又得名白熊,但皮肤却是黑色的,黑色的皮肤有助于吸收热量,保暖。北极熊皮肤下有厚厚的脂肪。
得出结论:哺乳动物的脂肪有保温的作用,懂得恒温动物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性事件。
活动三:认识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出示图片(教材12页四张图片)完成下表
活动四: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它们的皮毛具有特有的经济价值,这是有利的一面。当然有利就有弊,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因环境的破坏,有好些珍稀动物都面临着灭绝或者已经灭绝的处境,请同学们加入保护珍稀动物的行列中来。
视频播放关于保护动物重要性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哺乳动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动物与我们息息相关,延伸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课堂小结,谈谈收获
辽阔的国土,古老的地质历史,多样的地貌,气候和土壤条件,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加之第四纪冰川的影响不大,这些都为特有属,种的发展和保存创造了条件,致使目前在中国境内存在大量的古老孑遗的(古特有属种)和新产生的(新特有种)特有种类。前者犹为人们所注意。物种的丰富度虽然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如前所述,特有性反应一个地区的分类多样性。中国生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发达,说明了中国生物的独特性。在评价中国生物多样性时,这些因素必须加以考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哺乳动物的特征,教学设计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学生定位:整个教学始终把学生定位在课堂主体的地位,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参与,这样的知识学生才会感到有趣味、有价值。
2.开放的课堂:重视课内外的衔接,通过探究活动任务的设计链接了书本外的知识和社会焦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在情感体验、价值观、科学探究的素养等多方面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如期地达到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