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学 术总第7473期 >2023-08-04编印

如何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舆论引导
刊发日期:2023-08-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中共泽州县委党校  庞燕珍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舆论作为多数人的共同意见,作为一种观念的集合,是社会思潮的言语表达,是意识形态的特定表现形式。舆论可以诱导社会思潮、影响意识形态。舆论工作十分重要,事关大是大非,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安定团结和社会进步。对舆论要掌握和引导,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一、正确认识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放在了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位置。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忽视思想的力量、忽视意识形态的作用。意识形态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所以,我们要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领域最具标志性的成果,就是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保持向上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任务依然艰巨。

  二、正确认识意识形态领域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

  舆论一词古已有之,可以理解为社会大众的言论。舆论可以是五花八门的,然而舆论导向和舆论不同。

  舆论导向,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舆论引导者的意图、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舆论导向正确与否,政治标准是根本标准,具体到我国,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反映社情民意,社会政治稳定。

  一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舆论可以引导民意。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突出,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使全社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二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事关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在经济方面,曾经,在“海南毒香蕉”事件上,香蕉致癌的谣言使得我国香蕉产业遭受重创,出口份额锐减,损失惨重,由舆论乱象造成的产业重创例子还有不少。舆论导向把握得好,可以规范经济秩序,调节经济的发展,保护我国各个产业健康成长。在社会领域,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可以破谣言、正视听、树规范,引导群众的行为取向,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舆论反映社情民意,对舆论进行引导能够化解社会矛盾,疏通民意,消除谣言,安定人心,维护正常的社会运转秩序。

  三是把握舆论导向在思想道德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一种“软约束力”,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把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道德、新风尚传递到千家万户。有利于培养人们崇高的道德情操,增强人们的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自尊、自爱、自强之心,对于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匡扶正义、净化世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当前我国舆论引导所遇到的挑战

  一是西化信息渗进舆论领域,意识形态遭到挑战。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锋深刻复杂,西方国家有意识地加紧向全世界推销意识形态,策动形形色色的“颜色革命”。这种颜色革命,往往先拿舆论当突破口。国际上各种反动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宣传,进行意识形态与文化上的渗透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此,我们应该保持高度警惕。与此同时,我国社会转型期阶段特征和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的滞后性,导致人民群众在社会剧烈变动中,心理震荡加剧,利益受损,为负面舆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一些攻击党、抹黑党员干部的负面舆论,致使部分公众情绪消极,催生不良社会心态,冲击到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

  二是社会舆论的真实性受到威胁。新闻媒体的商业化运作导致个别商业网站和新闻从业者缺乏职业道德,为了获取“眼球效应”或经济利益,为网络谣言推波助澜,使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不仅严重破坏健康的网络舆情环境,而且大大冲击了人们的道德观念。

  三是新兴媒体给舆论引导带来的难题。例如,媒体炒作风潮盛行。为制造轰动效应以吸引眼球,新兴媒体惯用炒作的手法。当公众沉浸于虚假热点中时,正确舆论引导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途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的传媒新政,给我们有两点启发:一是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二是考虑新型媒体发展规律。这两点切中了当下媒体发展最重要的要素。为我们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舆论引导提供了更好的思路。

  一要遵循新闻宣传和传播学的规律和方法。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舆论传播规律办事,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方法。

  二要推动网络等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有机融合。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存的格局下,虽然传统的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中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新兴媒体形成的新舆论场也发出了越来越强大的声音,如果对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重视不够、引导不力的话,也会在实践中失去话语权,降低舆论引导实效,甚至造成对主流舆论的冲击。媒体变革造成的新形势下,要想正确引导舆论,就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把网络作为一个极重要的媒体来对待,充分发挥其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的作用,促使网络等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整合资源共同打造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新格局,推动各种传播技术的融合,实现舆论引导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要特别防止主流媒体集体失语、失声而非主流声音唱主角的尴尬局面,警惕民间网络、边缘化流言的“先入为主”,左右和影响事件的走向,从而导致整个舆论场的失控、失管、失态。

  三要用法律武器作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根本手段。尽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武器管好舆论。由于我国司法建设和社会发展相比的滞后性,使得相关法律在处理新问题上难免力不从心。这时产生民意的呼声、舆论的呼唤本来是有合理性的。但是,如果让舆论改变司法审判结果,就会有人利用舆论操控法律,这才是真正有违公平,有害于社会有序发展。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我们应该以完备完善的法律,让任何人不必用过舆论来影响司法实践,不需要通过舆论来伸张正义,还社会一个清明的视听环境。

  四要积极吸纳舆论的积极作用,重视舆论监督。社会舆情的发展尤其是网络舆论的兴起,有力推动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主动通过网络就公共问题等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公众通过新媒体表达诉求、抒发己见,对政府决策形成了有益的补充和推动,对公共管理体制机制、运作模式及政策制定等产生重大影响,有力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网络舆论往往是官方的导盲犬,可以充分了解一定时间的民众情绪,引导得好可以促进社会稳定政府形象威信的建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人员要始终聚焦总目标,立足岗位职能,加强理论武装、舆论引导,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审读能力建设,正本清源、纠偏正向,深刻揭批错误思想的根源。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为实现总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