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丽 闫珊) 8月7日,晋中信息学院白燕书院学子远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近距离感受异域风情——海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在与非遗传承人李成林、乔亚茹的深度对话中,体验民间艺术“打梭”、手工制作“回绣”的民间乐趣。
距今约4500~4800年前的海原先民们用双手创造了“菜园文明”,出土的5000多件石器、陶器、玉器,为研究新石器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信院学子从战国的矛头,汉代的汉灶、陶器等器具中,感受22座古城、600多座古堡、烽火台的土著文化。
海原花儿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种民间口头文学。“花儿”是丝绸之路沿线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句“花儿”就是一段美好的传说,一首完整的“花儿”演唱就是一段完整的民间故事。同时,集音乐、手工、体育、舞蹈的民间艺术,口弦、泥哇呜、旱船舞、高跷舞、狮子舞、剪纸、打梭、擀毡等丰富多元的项目,更是让书院学子身临其境感受当地文化魅力,跟着非遗传承人李成林体验“打梭”的乐趣,鞭起鞭落,木梭飞向远方。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作画”,构思精巧而独特,色泽艳丽而华贵的回绣是海原县特有的“针线活”,将中国水墨的清新俊逸同当地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用细密针脚保留民间记忆。非遗传承人乔亚茹将中国古老手工艺“活化石”——刺绣的绰约风姿延续至今。同时带领书院学子紧随民族发展,把传统技艺发展成文化产业,体验回绣制作,与现代流行理念结合,碰撞出时代的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