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学术总第7637期 >2024-04-19编印

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文明观的“自我-他者”双向度破解与超越
刊发日期:2024-04-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曹鏸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进一步强调,中国式“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历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积淀而提出的这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以生产力发展为基底,通过构建“人在物先”、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社会实现“自我-他者”双重向度上物的解放和人的解放。从文明形态理解和把握,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能从根本上破除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观迷障、超越资本“物化”逻辑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自我-他者”

一、自我向度:“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血脉赓续

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绵延五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在“中国式”的自我向度上,“和而不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的人学底蕴一齐织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底色,以“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构成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观中黑暗丛林社会理论的有效破解与防御,超越了西方个人本位、享乐主义的发展范式。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以和为贵”的精神基因代代相传,已经融入到中国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在对事物存在的认识上,孟子有云:“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间事物不同的情态乃是事物各自的本性。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在包容差异的前提下进行交往,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亲睦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理想社会的现实基础。除了锻造人民主体的现代化精神品格、助力实现“人的解放”外,此种“克明俊德”、“和合之道”的价值理念内化为中国进行对外交往的精神标尺,在国际社会上以平等和尊重为基础发展对外关系,用信任搭建国际合作桥梁。这种不以个人利益作为最优解而是强调共赢局面的现代化文明观,破解了西方文明观中恃强凌弱、以多欺少的霸权准则,解构了西方文明底层的“修昔底德陷阱”和“零和博弈”敌对逻辑,在个人发展和国家前途上实现了和谐统一。

二、他者向度:共产主义理想的“真正共同体”追求

在与“西方”和过往社会主义国家的“他者”向度中相比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本质、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区别于西方普世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元论,对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中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同体”理念的真实遵循。

西方文明观中资本逻辑以单一的工业化推动社会生产力提高,忽视了人本身的现代化发展,以至于人被物剥削而陷入自我异化的情境。在西方现代化的逻辑框架内,人只是阶级谋利的生产力工具,现代化仅仅是资产阶级掌控用于压榨剩余价值的空壳。马克思勘破资本的逐利本质,在批判资本逻辑基础上将“真正共同体”定义摆脱了异化劳动状态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阐发了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而中国式现代化脱胎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实践历程,具有反抗封建压迫、反对殖民掠夺、饱含世界历史精神的“天然出身”,自然而然地担负着反抗资本逻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历史使命。在这一程度上,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价值追求的时代承继,不断拓宽人类美好生活选择空间,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从人出发又复归于人本身。

他者向度除同类属性空间之外,还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地球空间。西方国家为了追求现代化成果把生产力提升的生态代价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本质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逻辑下的“生态剥削”。与其截然相反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可持续发展,将“生态良好”摆在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一同重要的发展地位上。在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于一体,是对社会主义“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价值追求的创新性发展,开启了造福世界人民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道路,更为世界人民追求幸福美满生活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打破“西方化=现代化”迷思的新时代箴言。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意义上看,它不仅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为世界人民追求幸福美满生活提供了崭新范式选择,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勇军.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内在逻辑及其实践路径[J].产业创新研究,2021,(18):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