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教研总第7658期 >2024-05-24编印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推动高质量发展
刊发日期:2024-05-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  刘永茂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培育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当前,随着产业科技加速渗透融合、交织互促,企业创新不再依靠单点技术突破,“卡哪补哪”的模式难以从根本上突围反超,尤其是“供需配”格局和层次的深刻演变,促使全球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驱动产品走差异化、高端化、个性化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谁就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拓宽选才“新渠道”,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要定期盘点企业各类人才队伍,加大各类人才的交流轮岗力度,促推人才向核心能力方向和关键核心岗位适配,提升人才利用率。要强化人才引进。加强对干部人才需求情况、整体素质、专业结构等方面的预测分析,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结构布局,建立精准的引才标准,统筹抓好校园招聘、市场招聘和内部竞聘,靶向引才、精准引才。要注重梯队建设。注重把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和长期性任务,实施年轻干部储备计划,统筹推进各层级年轻干部队伍梯次配备,培育壮大各战线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的“基本盘”。

搭建育才“大平台”,提升人才队伍素能。加强人才职业成长体系建设,建立主体专业人才储备机制和重点科室、区队人才开发协调机制,适时开展副总以上领导“一带一”优培和“大学生英才阶梯成长计划”等工作,让各类人才成长有方向、有目标、有方法、有计划。加强人才分类分级管理。进一步完善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体系,探索建立类别明晰、通道顺畅、层级分明、竞争有序的多序列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体系,使人才在培育环节更具精准性和战略性。持续深化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积极为各类人才素能提升、才华展示提供平台、搭建舞台,重点加强班组长、技术员、经营、党务、财会等专业、岗位人才的培养锻炼,不断扩充企业人才“蓄水池”。

优化用才“好环境”,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坚持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对在改革创新、创效增利、和谐稳定、党的建设等方面成效突出、贡献巨大的,该用的用,该奖的奖,让实干者、有功者得实惠、受褒奖;对不负责任、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该调的调,该下的下,该出的出,让消极避事者、碌碌无为者受警醒、受惩戒。健全完善薪酬奖励机制。研究制定符合当前形势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加大科技、工艺和技能创新专项激励力度,进一步有效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加快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让年轻干部人才敢于干事、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加强对优秀人才工作生活的关心力度,加大优秀人才评选、宣传力度,营造尊才、爱才、惜才、敬才的良好氛围。

打好管才“组合拳”,促进人才健康成长。抓好教育引导。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经常性的系列教育,把党性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才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特别注重加强对年轻干部人才的教育管理,引导扣好廉洁从业“第一粒扣子”。强化日常监管。把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道防线”,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灵活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早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确保广大干部人才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干成事、不出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绩效目标为核心,逐步健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考核结果与结果运用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促进各类人才立足岗位发挥作用、成才成长。

坚持把创新创造作为人才的“第一素质”。当前,在人才的诸多素质中,有一个是永不落伍,也应第一时间受到考虑的因素,那就是:创新。人才要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工作机制为抓手,通过保障人才收入、改善科研办公条件,发挥“大师工作室”“四新”工作室作用等,最大限度调动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把企业的技术力量、聪明才智集中起来,解决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人才要与企业改革发展“同频共振”。要把自身成长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在实战大考中理思路、找办法、解难题、提实效,不断为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和智慧。人才发展要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围绕改善职工劳动强度、优化职工工作环境、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等方面,充分调动人才的创新创造潜力活力,推进实现更多民生项目创新突破,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与职工群众高品质生活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