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用来治疗疾病和缓解症状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合长期服用。
有些药物如果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会影响我们的免疫力。那么,哪些药物不宜长期服用呢?
PART 01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种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它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抗生素并不能区分有益和有害的细菌,它会同时破坏我们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肠道菌群是我们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抵抗致病菌等。如果肠道菌群被破坏,我们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抗生素失效或需要更高剂量才能起作用。
因此,抗生素只适合在医生指导下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并且要按时按量服用,不要随意停药或换药。
PART 02止咳药
止咳药是一种能够缓解咳嗽的药物,它可以分为镇咳剂和祛痰剂两类。
镇咳剂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来减少咳嗽反射,祛痰剂可以通过稀释或润滑痰液来促进咳嗽排出。
然而,止咳药并不能治疗咳嗽的根本原因,而且长期使用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比如,镇咳剂可能会掩盖病情的严重性,延误诊断和治疗;祛痰剂可能会导致痰液过多,增加感染的机会。
此外,一些止咳药中还含有可待因、麻黄碱等成分,这些成分有可能会引起上瘾、依赖、耐受等现象。因此,止咳药只适合在医生指导下用于缓解咳嗽的症状,并且要注意用药的时间和剂量。
PART 03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是一种能够抑制组胺释放或拮抗组胺受体的药物,它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然而,抗组胺药并不能根除过敏源,而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比如,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可能会引起嗜睡、口干、视力模糊等中枢神经系统和抗胆碱能系统的不良反应;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心脏毒性等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三代抗组胺药(如氟替卡松)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异常等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
因此,抗组胺药只适合在医生指导下用于缓解过敏性疾病的症状,并且要注意用药的时间和剂量。
来源:中国合理用药探索Chinahl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