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学术总第7884期 >2025-05-16编印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必要性
刊发日期:2025-05-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心血管病科 任正军

房颤,这个名字听起来陌生又遥远,但它其实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很多人觉得“跳得快一点”没什么大不了,却不知道房颤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中风就是其中最危险的一种。幸运的是,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这个风险。这篇文章将带你简单了解房颤和抗凝治疗之间的重要联系,帮你守护心脑健康。

一、房颤是怎么回事?

1.1心跳“脱轨”:认识房颤

房颤是指心脏的上腔(心房)发生了快速而不规则的电活动,导致心脏无法正常跳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规律的,心房与心室的跳动同步进行,但在房颤患者中,心房失去了正常的协调性,导致心跳的节奏变得不规律。这种不规则的心跳不仅让身体感觉到心悸、气短,还可能影响到心脏的泵血效率,导致血液滞留,增加血栓的风险。长期下去,房颤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增加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如中风。

1.2房颤的危险“副作用”:血栓和中风

房颤最致命的隐患之一是它会增加血栓的形成。当心房跳动不规则时,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容易形成血块。这些血块如果脱落,可能随血液流入大脑,导致脑血管堵塞,最终引发中风。研究显示,房颤患者中风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五倍以上。此外,房颤引发的中风往往比其他类型的中风更严重,恢复难度也更大。因此,及时控制房颤,避免血栓形成,是预防中风的关键。

1.3谁是高危人群?

并不是所有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都一样高,房颤的危害与个人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比如,年龄较大、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曾经中风过的患者,发生血栓的概率就更高。此外,房颤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也会影响血栓风险。通过一些量表,比如CHA2DS2-VASc评分,医生可以评估一个患者的中风风险,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抗凝治疗。这也是为什么房颤患者要定期就医,了解自身的风险因素。

二、为什么抗凝治疗是关键?

2.1房颤与血栓:一条“隐形通道”

房颤和血栓的关系密不可分。由于心房无法正常跳动,心房内的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血块。特别是在左心房的“心耳”部位,由于血流更为缓慢,血栓形成的几率更大。一旦这些血栓脱落,它们可能随着血液进入大脑,引发中风。抗凝治疗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血栓的形成,避免血液过于粘稠或滞留。通过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抗凝药物可以有效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从而降低中风风险。

2.2抗凝药的作用:不是止血,而是防堵

很多人误以为抗凝药物是用来“止血”的,其实抗凝药的作用并不是让血液停止流动,而是通过减少血液的凝固能力,防止血栓的形成。抗凝药物能让血液保持适度流动性,防止血液在心脏内滞留并形成血块。常见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等。这些药物可以在房颤患者体内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高风险的患者中,它们是预防中风的“必备良药”。

2.3不治≠没事,忽视抗凝可能带来的后果

很多房颤患者会觉得自己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或者认为房颤只是“心跳加速”而已,于是忽视了抗凝治疗。然而,房颤带来的隐形风险并不容忽视。即使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血栓,最终引发致命的中风。忽视抗凝治疗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房颤患者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避免因小失大。

三、日常生活中的抗凝管理

3.1服药需谨慎:定时定量不马虎

抗凝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长期服药,并且严格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任何时候,房颤患者都不应随意停药或调整药量,因为这样会影响抗凝效果,增加发生血栓的风险。例如,华法林这种药物的效果可能受到食物(如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和其他药物的影响,因此需要定期检查血液中的凝血水平,确保治疗效果。而像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则相对方便一些,但患者仍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时服药,确保药效稳定。

3.2饮食和习惯:抗凝不是“孤军作战”

抗凝治疗不仅仅是依靠药物,患者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例如,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可能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因此需要适量摄入,并保持饮食的一致性。此外,避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作息、定期运动等健康习惯,都能帮助抗凝治疗发挥更好的效果。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也有助于心脏健康。

3.3和医生一起,把握“抗凝节奏”

抗凝治疗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密切配合。定期复查和调整药物剂量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做血液检查,了解抗凝治疗的效果,尤其是华法林治疗患者,凝血指标(INR)需要控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如果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同时,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反应,适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医患合作,可以更好地掌控治疗节奏,保障治疗效果。

总之,房颤虽然常见,但它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中风的风险。通过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从而显著减少中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抗凝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配合药物治疗。此外,定期检查和与医生的沟通也至关重要,确保治疗效果稳定。在防控房颤带来的风险方面,抗凝治疗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救心丸”,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守护心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