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志芹 谢晓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推动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确保党的教育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财富,为高校学生党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剂”,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开展革命活动的史实和经验对于提高当前新疆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党员抵御错误思想渗透,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厚植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之中。高校学生党员是党组织中最年轻的力量,代表着党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大任。将中国共产党员新疆抗战的历史资源应用于学生党建工作有利于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增强史实积累,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抗战时期的新疆,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影响,民生凋敝经济落后,党中央派遣赴疆的共产党员不畏恶劣环境与凶残的反革命势力,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新疆经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共产党员俞秀松组织学生联合会和爱国群众募捐寒衣和抗日物资,动员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在新疆日报工作的党员以报纸为阵地,借助舆论宣传党的主张和思想,将《论持久战》、《九一八纪念大纲》等刊登在报纸上;被捕入狱后面对敌人的言行逼供,坚贞不屈,意志坚定,誓死保有革命气节。中国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宣传自己所信仰的主张,为革命舍生忘死,大义凛然,用身体力行感染新疆人民,让党的品质和宗旨深入人心,这些党史资源具有丰富的党建价值,是当今时代坚定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增强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素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新疆高校将中国共产党员新疆抗战历史中的史实资源以不同形式加入党的思想建设中,将生动的党史资料与思想理论学习相结合,以其强大的感召力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他们为强国建设的精神动力。
二、增强政治定力,加强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们治党治国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丢不得,丢了要吃大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回望历史,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无一不与党的优良作风息息相关。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和优秀者,其言论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榜样示范作用和感染力影响力,不仅反映着党在学生群体中的形象,还代表着作为未来生力军的整体素质。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掘党的历史中有关作风建设的红色资源,用党史引导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从而坚定其政治定力身体力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纵观中国共产党员新疆抗战的历史,奋战在各个领域的党员都将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实践,将党的形象刻画在群众心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党建资源。长期掌握新疆财政大权自身却一贫如洗两袖清风的财政厅厅长毛泽民;决不私用公家一分却自掏腰包为百姓添置农具器械的库车县县长林基路;绝意彻查贪官污吏肃清腐败现象断然拒绝贿赂拉拢的巴楚县长李云扬,均用其生动鲜活的革命事迹为加强学生党员作风建设提供史实资源和理论依据。因此,新疆高校通过让学生党员了解中国共产党员在新疆抗战的史实,领悟党的性质宗旨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党员找准自身定位,传承优良作风,增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推动凝心聚力,完善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发挥着战斗堡垒的重要作用。组织涣散,思想松弛,队伍就会犹如一盘散沙,轻易就会被敌人攻破;组织集中,精神凝聚,队伍便如铜墙铁壁般百毒不侵。高校党组织是联系学生和老师、学校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党员干部要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时刻牢记加强组织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知识丰富、理想信念坚定、又红又专的学生党员队伍,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员新疆抗战历史中所蕴含的革命战斗中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热情等党建资源,为高校学生党建提供了丰富素材。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明确提出团结少数民族共同抗日的主张。由于派往新疆的共产党员不可公开党员身份、不可发展党的组织,且基于我党与盛世才以“六大政策”为基础建立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员充分考虑这一特殊性,结合新疆地域及多民族的特点因地制宜发挥党的政策,利用报刊、学校教学、宣讲、舞蹈、话剧等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向新疆各群体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政策,组织群众捐款捐物支援前线,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将新疆各族人民统一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大大提升了新疆人民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将该党史资源引入高校学生党建中,有利于学生深化对团结合作的理解增强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组织归属感,增强学生奋进新时代的青春力量。
四、结语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党人在新疆开展革命活动的史实和经验与高校学生党建具有政治导向和价值意义上的高度统一,有利于新疆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坚毅政治品质、坚守政治信念,是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优质历史资源。深入发掘新疆抗战历史的史实资源,创新资源融合途径,对于提升新疆高校党建工作实效,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具有重要作用。
基金项目:
喀什大学2022年校级重点课题“中国共产党员新疆抗战历史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作用研究”(2022)1768;
教改课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探究”(KJPT-20241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马志芹(1975-),女,山西临汾人,副教授,历史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谢晓哲(1999-),男,河南开封人,喀什大学马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