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学术总第7884期 >2025-05-16编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的研究 ——以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为例
刊发日期:2025-05-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  马成龙

本文聚焦临夏现代职业学院,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调研学院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的现状,进而剖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的策略。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民族文化氛围;夯实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民族认同感,探索出契合学院实际的融入路径。旨在培育具备深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为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团结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与民族观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核心引领作用。对于临夏现代职业学院而言,全方位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迫在眉睫。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此政策指引下,学院应坚定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确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专门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必修课。该课程将系统且深入地梳理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远古时期逐步交融汇聚的形成历程。从华夏部落与周边族群的早期互动,到秦汉大一统格局下各民族的初步融合,再到如今稳固的多元一体格局,各个阶段都彰显着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例如,在讲解形成历程时,可着重阐述临夏地区各民族在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中的突出贡献。临夏凭借独特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回族等民族商人活跃其中,他们通过贸易互通有无,促进了经济繁荣,还在频繁交流中传播各自文化,如将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手工业技艺带到西域,又将西域的特色文化、物产引入中原,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内涵特征,以及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深远意义。

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却深远持久的影响,恰似无声春雨,悄然润泽学生心灵。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应积极营造浓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文化氛围,这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的关键环节。

学院可定期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文化节”等主题活动,在活动形式上着重强化多样化与互动性。例如,专门设置民族传统技艺体验区,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工匠现场指导。学生可亲自参与保安族腰刀的打磨工序,感受金属在手中逐渐成型的奇妙;或是拿起绣针,体验回族刺绣的穿针引线,领略细腻针法勾勒出精美图案的魅力。这种亲身体验能让学生深度了解民族工艺品的制作工艺,极大提升活动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社团活动拓展方面,学院全力支持“民族文化交流社”的发展。社团可与校外民族文化艺术团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开展工作坊活动。以邀请回族花儿歌手为例,歌手现场教学,从独特的发声技巧到饱含情感的演唱表达,让学生深入领略花儿演唱的精髓。同时,鼓励社团借助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并发布民族团结主题的短视频、图文故事。短视频可记录民族文化调研过程中的精彩瞬间、民间艺人的独特技艺展示;图文故事则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背后的历史渊源、民俗故事,以此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和参与,扩大民族文化传播范围。

在宣传层面,学院除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校内平台外,应大力拓展新媒体平台的应用。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制作并发布精心策划的民族团结主题短视频与图文故事。同时,在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时,增加对临夏地区民族团结模范人物的专题报道。比如深入挖掘当地民族企业家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事迹,讲述他们如何在企业经营中促进各民族员工团结协作,以及通过企业发展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繁荣,以真实且生动的案例增强宣传的感染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深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关键桥梁,对助力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学生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践行意义重大。学院应积极拓展实践教学资源,与当地民族文化博物馆、民俗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扎实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与民族文化博物馆合作方面,学院可与博物馆共同开发“民族文化交流与实践”课程。学生在参观博物馆丰富藏品,如古老陶器、精美服饰、独特生产工具等过程中,聆听专业讲解员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深入了解各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尤其是临夏地区出土文物所见证的古代民族交流融合。参观结束后,学生需完成一份关于民族文化交流的调研报告,通过资料收集、分析研究,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深度与实践能力,切实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在校企合作创新上,鼓励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与民族特色产品加工、民族文化产业相关的实习岗位。以当地民族手工艺品企业为例,学生参与产品设计与制作,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提升职业技能。同时,企业内部定期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文化活动,如民族文化知识竞赛、各民族员工经验分享会等,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与不同民族员工紧密协作,切实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职业素养与民族团结意识的同步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是顺应时代、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举措。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优化思政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强化实践教学,已初步构建融入体系。不过,本研究存在局限性,样本范围主要集中于临夏地区,在研究广度与普适性上有所欠缺。未来,应扩大研究范围至多民族院校,开展对比研究,全面总结经验与规律。后续研究可聚焦跨院校交流合作下的教育协同发展,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教育效果评估体系。通过持续探索,学院将不断提升融入成效,为民族地区培育德才兼备、具备深厚共同体意识的人才,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与发展迈向新高度。

项目名称:2024年度临夏现代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的研究一一以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为例”

项目编号:LXZY20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