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27日,开放原子“校源行”(太原站)活动今日在中北大学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吸引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山西省工信厅、教育厅等政府部门代表,以及高校、科技企业界人士共600余人参与,围绕开源生态建设与开源教育创新展开深度研讨。活动现场重磅发布山西省首个校级开源贡献激励政策,以及中北大学孵化的工业级云组态系统开源项目,为高校开源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山西样板”。
山西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强调,高校需从四方面推动开源生态建设:构建“通识+专业+交叉”的开源教育体系、深化校企协同技术攻关、推动开源项目成果转化,以及将开源贡献纳入人才评价体系。该表述首次明确将开源贡献与教师职称评审、学生就业推荐等实际利益挂钩,为高校开源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撑。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透露,“校源行”项目已在全国74所高校建立学生开源社团,累计举办超450场开源活动。基金会将持续为高校提供开源鸿蒙等优质项目资源,助力校园开源文化普及。中北大学党委书记张晓永表示,该校将以工业互联网技术为突破口,通过开源项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中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钱正式发布《中北大学开源贡献激励政策》,该政策开创性地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学生激励方面,开源贡献纳入保研评价体系,可认定研究生创新实践学分,设立专项竞赛奖金与科研基金;教师激励方面,将开源成果与绩效考评、职称评审挂钩,实行“荣誉+奖金”双重激励;机制创新方面,引入企业开源课题驱动研究生实践,通过学分认证实现课程与开源能力互认。
与此同时,中北大学联合山西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工业级开源项目“工业现场云组态系统”。该系统聚焦智能制造场景,采用模块化跨平台架构,支持3000余种工业图元库与主流工业协议,实现“触控入云一体化”监控。项目通过贡献积分兑换学分等创新机制,已吸引多学科学生参与开发,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教育培训部负责人韩江介绍,“校源行”项目已覆盖全国200所高校,3万名学生从中受益。基金会创新推出的三级开源人才认证体系中,开源鸿蒙认证人数突破6万,有效提升了我国开源人才储备规模。
中北大学教务部部长王召巴分享该校实践成果:已完成7门核心课程开源化改造,举办覆盖开源欧拉、鸿蒙等技术的七大赛事,累计认证1200余名开源人才,孵化89个开源项目。该校还深度参与山西省开源生态建设,相关智库报告获省委决策层采纳,正推进太原开源计算产业基地建设方案。
深开鸿、腾讯、阿里云等企业及OpenLoong、openKylin开源社区代表在分论坛分享了开源教育经验。下午同期举办的“以贡献为导向的开源人才评价机制”高校研讨会,及开源鸿蒙、大模型等技术实践课程,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度交流平台。
本次活动标志着山西省高校在开源教育改革中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政策创新、项目孵化与生态协同,开放原子“校源行”正推动形成“教育-实践-产业”良性循环,为我国开源人才培养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筑牢根基。(闫珊 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