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把双脚泡进温热的足疗池里,一群鱼儿纷纷围过来“亲吻”你的脚丫,此刻你开始遐想:啃完我的陈年老脚皮之后,它们会不会在某个夕阳西下的日子被撒上孜然、裹进真空包装,然后成为我嘴里喷香的麻辣小鱼干?
要想解决这个疑惑,得先搞清楚足疗店里的鱼和制小鱼干的鱼是不是同一品种!
在足疗界混饭吃的两种鱼
1.正版土耳其“修脚大师”:淡红墨头鱼
原产于土耳其中部温泉,无牙齿,靠吸盘剥离死皮,曾被用于辅助治疗皮肤病。因全球鱼疗产业捕捞濒临灭绝,2018年被UCN列为濒危物种,人工养殖成本高、成活率低,仅存在于高端鱼疗馆。
2.本土化“平替选手”:星子鱼
土耳其星子雄鱼与热带母鱼的杂交品种,别名“亲亲鱼”,通体金黄带黑斑。适应力极强(18-43℃水温),幼苗成本低,是国内鱼疗店的绝对主力。
这两种小鱼都属于热带鱼类,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没有牙齿,只能以一些浮游生物或者附在动物身上的生物为食。不过,在一些低价鱼疗馆里,可能会混进“黑工”——罗非鱼幼鱼,其细密牙齿易咬破皮肤,存在感染风险。
麻辣小鱼干常用的鱼
我们吃的麻辣小鱼干常用的是鳀鱼和银鱼。
鳀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鱼类,含有丰富的钙质、不饱和脂肪酸DHA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
银鱼又称为冰鱼、玻璃鱼,具有补肾增阳、祛虚活血,益脾润肺等功效,是上等滋养补品。
这二者均为小型海鱼,产量大、肉质紧实、适合加工。与足疗鱼(淡水鱼)品种完全不同。
足疗鱼没有被端上餐桌的原因
而足疗鱼之所以没有被端上饭桌,除了不好吃之外,一方面,成本账算不过来,因为足疗店里的鱼做鱼干,数量太少、成本太高。小鱼干工厂需吨级原料,而足疗鱼单条成本高(批发价0.2-0.5元),几公斤的量难以满足需求,买卖双方均无利润。
另一方面,可能触犯了食品安全红线。鱼疗池是天然的细菌培养皿,这些细菌会在鱼体内富集,加工成小鱼干后高温也难以完全杀灭。同时,足疗店为了防止鱼病,常常投放孔雀石绿、呋喃唑酮等兽药,这些化学成分在“退休”的足疗鱼体内仍有残留,甚至超标。
那这些“退休”的足疗鱼最终去哪了呢?
因为这些鱼的价格并不便宜,所以只要鱼不死,就会一直“被迫打工”,甚至有些足疗店的老板,为了让顾客有被鱼一拥而上的体验感,会故意不给鱼喂食。这样不管是饿死、撑死还是累死的鱼,多数店家会选择直接丢弃,最终被运往垃圾填埋场,或在高温下腐败,或被焚烧处理;少数店家可能会将其作为猫粮,喂给店附近的流浪猫吃。
此外,还有不少企业在试点新方案——将“退休”后的足疗鱼与厨余垃圾混合,通过微生物堆肥技术制成有机肥料。
不管怎样,最后进不到大家的嘴里就放心吧!但友情提醒,不管是碰上“黑工”罗非鱼,还是被其他人的脚传染上真菌,鱼疗还是少作为好!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