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健康频道总第7313期 >2022-11-18编印

践行医者初心 当好健康“守护人”
——记奋战在一线疫情防控前沿的大同大学医护工作者
刊发日期:2022-11-18 阅读次数:1324 作者: 白金 赵江芳  语音阅读:

在抗疫一线,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无私奉献、坚守岗位,书写出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10月31日,疫情突袭校园,战“疫”号角吹响,大同大学医护工作者闻令而动、听令而行、率先垂范,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勠力同心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冲锋在前    默默守护的暖心“大白”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从每日3万人核酸采集物资的准备,到医疗垃圾归类、转运,从办公楼、宿舍楼到校园各个地方,从每天天不亮到深夜,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到处都能看到他们全副武装、专业耐心的身影。

11月11日凌晨两点,大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院党委召集既定的援大同大学医疗队星夜驰援,护士长刘凤相带领的32名核酸检测队员第一时间到达大同大学。为了精准筛查,核酸检测从最初的20人一管采集到10人一管,再到分楼层一个宿舍一管,一直到最后高风险区的一人一管,队员们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有时甚至要干到凌晨,短暂的休息后又继续投入采集工作。

“大同大学附属医院愿为保障同大师生的核酸采集贡献自己的力量!”11月1日,在接到校领导紧急通知后,附属医院院党委迅速行动,指派邢梦娇同志带领专班数名同志迅速入校,连夜前往首先发现阳性病例的如月苑进行核酸采集工作,他们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仍顺利完成所有工作。在这个队伍里,有刚刚怀孕的、新婚不久的,还有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用速度和激情全力保同大师生的安全、护大同大学平安。

“作为一名党员,抗击疫情,责无旁贷,从2003年非典,到2020年以来的新冠,历次抗疫,我从未缺席,党员就是要在关键时刻能够冲上去。”刘凤相这样说。连续近一个月的采集工作忙碌而有序,队员们在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下,汗水浸透衣衫,遇风则冰冷,遇热则闷湿,面屏内的雾水模糊了视线,他们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核酸采集的战斗中。他们圆满完成一轮又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努力让师生们感受到来自医者的贴心、细心、暖心,他们互相鼓励加油,坚信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除了该校繁重的核酸采集检测工作,两所附属医院更是作为大同市救治定点医院,收治了大量的高危人群及阳性患者。在车辆及司机均极为紧张的情况下,附属医院还派出救护车及司机驻校工作,全天服务,24小时待命,负责医疗物资的取送、病人的转运、标本的送检,最多的时候一天往返驻地和送检医院等地方近20趟。在自身物资不充沛的情况下,还努力克服困难尽最大能力对学校抗疫伸出援手,紧急援助100件军大衣,用于学校抗疫人员驱寒保暖,与学校师生携手共度难关。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两所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冲在一线,以实际行动彰显医者责任与担当,他们把“小我”融入“大我”,展现出了勇而无畏的付出精神,体现了职业的使命感,更诠释了危急时刻的责任与担当。


“医”起守护  赋能抗疫的同大医学部

疫情来势汹汹,为更好地保护全校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发挥该校医学部的作用,保障师生健康,满足疫情下师生的就诊需求,该校积极启动全校范围内线上线下义诊活动,积极组建了义诊团队。

医学部在启动义诊24小时内,积极号召具有临床经验的教职工投入封闭期间校园义诊服务。目前已有包括医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等60余名教职工参加,受众群体覆盖面达2000余人次,累计提供医疗咨询服务1000余人次。此次义诊采用“线下+线上”形式,分四个义诊群,师生们可根据病情及隐私选择进群问诊或在企业微信搜索相应科室义诊教职工姓名进行问诊,并可根据病情,随时采取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确保看诊准确无误。

“你现在身体感觉怎样啊?”“同学们,当情绪不畅时上下推搓膻中穴,摁压内关穴。”“好嘞,谢谢老师”“今天比昨天好多了”……这是一场暖心的“双向奔赴”,医学院院长张年萍带领医学部的义诊教师对在义诊群里提问的同学们一对一“把脉诊断”,深入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健康问题,居寝隔离的同学们少了平日的互相吐槽,迅速调整状态,彼此加油打气,传递着积极温暖的力量。朋友圈里、公众号留言里满屏能量,老师们耐心细致的“看诊”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大家也纷纷留言对老师们给予的照顾及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是显著的,无可争议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王自润院长说道。虽年事已高,他却主动要求入校,承担起为封闭师生诊病的任务,同时克服药源不足困难,每天往返数次深入宿舍为学生把脉问诊,施针治疗,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辛苦努力。副院长李亮也积极活跃在网上义诊活动中,为大量在校封闭学生提供全天候诊治服务,解决了很多学生的身体病痛,获得了学生的认可,为线下诊治工作减轻了工作负担。

在这场突发的疫情“大考”中,医学部在学校最需要的时候一呼百应、挺身而出,日夜奋战在校园防控“疫”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真挚情怀。


同“心”战“疫”  心理咨询为心灵护航

“心理防疫”是抗疫的重要力量。自同大实行静默管理以来,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由37名心理专兼职教师、255名心理委员会成员和2019级心理专业76名学生共计368人组成的包联志愿者服务团队,为全校学生服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成为师生不同情绪的“倾听者”与“疏导者”。

截至目前,心理咨询中心已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12个系列的疫情防控常态下的积极心理培育以及为时6场12个小时的心理委员系列培训讲座;依托“同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大同大学学工部两微中心”等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推送心理科普文章,针对性地推出“心理处方”,转发国内权威部门及有关学校发布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信息,积极宣传科学“抗疫知识”。

“帮助来访者唤醒自身内在的力量,心理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共情和陪伴,用积极思维帮助大家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重建力量。”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春燕说。疫情发生以来,为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师生心理困扰,教育技术与科学学院众多心理系的老师们也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关注隔离学生微信群里的信息,24小时待命,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及时、专业、贴心的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服务。

战“疫”路上,正是这样一群医务工作者,他们白衣为甲,不分昼夜,奋战“疫”线。他们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他们用坚守,践行初心使命,诠释责任担当,让我们看到了疫情阴霾之下的爱与光。致敬所有逆行而上的医护工作者们,你们辛苦了!

本报记者 白金 赵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