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学术·综合总第7335期 >2022-12-23编印

青葵向阳 法护成长 太原法院不断探索少年审判工作模式
刊发日期:2022-12-23 阅读次数: 作者: 黄晶 张丹丹  语音阅读:

(上接01版)

太原法院均挂牌成立少年法庭,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少年法庭全覆盖,辖区晋源法院少年法庭实现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

审判队伍专门化。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涉未成年人案件立案审判工作的通知》,确定了43名法官审理各类涉未成年人案件。

案件审理专业化。印发《关于明确涉未成年人案件范围的通知》,将各类涉未成年人案件统一纳入少年审判范围。

司法统计专项化。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工作方案》,明确在办案系统中进行“涉未成年人”全流程标注。

审理模式专有化。不断巩固深化社会调查、圆桌审判、心理疏导、判后寄语等特色刑事审判模式,推行“法官+家事调查员+家庭教育指导”家事审判新模式。

二是太原法院深化审判延伸工作,实现司法保护效能最大化。与其他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协作配合,推动司法救助、安置帮教措施落地落实。发布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导向作用。公开宣判全省首例涉未成年人文身民事公益诉讼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全省首创“少年法治”微信小程序,开展“订单式普法”。常态化开展“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司法保护进校园”等法治宣传活动。今年共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普法活动60余次,120余名干警受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牵头并联合教育、妇联等部门录制5期系列普法节目,制作并刊播各类短剧、宣传片60集。


做实18项联动机制:

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强大合力。

太原法院牵头与18个部门联合印发《太原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联动协作机制工作指引》,建立18项多部门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将司法保护与其他五大保护有效融合,推动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强大合力。

一是主导建立家事调查员、家庭教育指导、支持起诉协作配合、性侵犯罪记录反馈等四项机制。将熟悉未成年人家庭状况的综治网格员纳入家事调查员范围,将家事调查报告作为有效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依据。出台《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指引》,成立10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对57名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推动监护人担负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出台《关于未成年人支持起诉协作配合机制》,法检联动,共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二是巩固完善社会调查、法律援助、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心理疏导、刑罚执行帮教、犯罪记录封存、隐私保护、联合法治宣传等八项机制。在坚持与其他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的基础上,探索与青少年维权组织、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长期合作,调动社会力量,提升社会调查、帮教矫治、心理咨询等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推动落实司法建议反馈、多元救助、多元解纷、经费保障等四项机制。针对犯罪高发地和易发领域发出司法建议7份。与公益组织合作,建立爱心基金计划,通过财政统筹、基金资助、公益扶持等方式,打通多元救助和经费保障渠道。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专职特邀调解员作用,坚持多元解纷处理涉未成年人案件。

四是继续探索在人身安全保护令、政府部门监护机制方面的创新举措。主动与妇联、教育、民政、公安等部门协调,细化协作流程,将司法保护与家庭保护、社会保护、政府保护有效融合,形成工作合力。

本报记者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原俊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