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教学教研总第7367期 >2023-02-24编印

太原市万柏林区外国语小学 邀请李慧婷老师作《结构化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讲座
刊发日期:2023-02-24 阅读次数: 作者:黄晶 贾婷茹  语音阅读:

2月15日下午,太原市万柏林区外国语小学有幸邀请到太原市杏花岭区教科研中心数学教研员李慧婷,为该校教师带来一场题为《结构化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的专题讲座。

李慧婷首先介绍了新课标背景下,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中都明确指出了结构化教学的需要,那么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如何内化新理念,为什么要结构化,怎样实现结构化?在抛出这些问题后,通过层层分析提出需要搭建一个桥梁即通过大概念教学最终实现结构化课程。

如何通过大概念教学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李老师给出了三条路径:

一、学科知识结构化

通过度量的本质是度量单位的累加这个大概念利用具体实例从度量需求、度量对象、度量单位、度量方法、计算方法的实现路径做了详细的讲解,老师们也在基于生活抽象概念进而多种途径感知概念的引领下完善认知,建立联系。

二、活动经验的结构化

李慧婷通过《分数的认识》这一主题,具体讲述了一位老师前后几次修改并执教这一内容,从一开始的点状教学走向最后的大概念统领下的结构化课堂的呈现,逐一比较了几次的板书设计,全方位体现结构化教学。

三、学习经验的结构化

李慧婷为大家展示的是在教学中容易出现困惑的《圆的周长》的设计呈现,怎样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深切感受到圆的周长在直径的3倍和4倍之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圆的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六边形的来龙去脉,明确这个结论的科学性。这样的学习经验也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圆面积学习的探究。在这样一次次有意识大概念的统领下,结构化课堂也会越来越成熟。

最后,讲座在党支部书记胡艳玲的总结中完满落幕,胡书记特别指出了三年级的一道分数加法题,这道题的出现意味着今后的数学教学需要在大概念的统领下进行项目式学习,最终实现大单元整体建构。

(本报记者  黄晶 贾婷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