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敬廉崇洁”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廉洁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是净化师生心灵的有效手段,因此,搞好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至关重要。3月15日,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组全体数学老师围绕清廉文化教育学科渗透展开了讨论。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学校组织五年级数学组集中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通过教育片告诫大家须时刻保持清醒警醒,对法规法纪常怀敬畏之心,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扣好廉洁从教的“第一粒扣子”。
随后,全组教师展开交流讨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不良习惯,树立诚信立教、敬业爱生的理念。数学组全体教师将继续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勤勤恳恳,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借助教材,挖掘廉洁教育元素。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教育元素,教师不仅要善于把教材作为数学知识来传授,而且要善于把教材作为廉洁教育内容来渗透。但教学时,不能不顾及教材的体系和特点,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而是要将廉洁教育内容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随风潜入,育人无声”,使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接受廉洁教育。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廉洁因素,把廉洁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勤俭、环保教育。陶行知先生讲:教育即生活。廉洁教育也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寻找来源于生活的教育元素。脱离学生生活的教育是空泛的。学生的生活包括他在学校的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尤其是现代社会小学生之间存在的如穿戴追求名牌、文具追求高档、不懂得珍惜生活、视勤俭为落伍、视奢侈为时尚等现象,应该在学校教育中予以重视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纠正。
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所有的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总之,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成的圣殿,数学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廉洁元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本报记者 闫珊 通讯员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