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看晋企总第7392期 >2023-03-31编印

晋西集团服务保障人员的“热”与“情”
刊发日期:2023-03-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5-1.jpg

本报讯(记者 黄晶 苏姗 通讯员 王丽红 韩雅)每个人都有仗剑天涯的梦。在晋西集团,就有这样一群“侠客”,办公室里常备行李箱,奔赴在装备服务保障的最前线。

7月的库尔勒,狂风飒飒、热浪滚滚,大风卷席着风沙把半米高的仪器箱都掩盖了一半,防务装备事业部试验中心技术骨干邵自成揉了揉被沙子迷了的眼睛,擦掉键盘上厚厚的沙土,继续工作。

一年出差200多天的他对这种恶劣环境早习以为常,足够的“高温”并没有击退他工作的“激情”,为部队官兵进行技术指导、疑难解惑,他热情地服务着大家。他带领试验中心技术团队完成了近百页的书面教材,又组织拍摄了配套教学视频,获得了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因为经常待在一起,我们和部队官兵也都很熟了,他们也很照顾我们。”用热情换真情,比气温更高的,是部队官兵和兵工人的深情厚谊。

2022年9月,“暴走”三天三夜才来到罗布泊的防务装备事业部技术部技术员杜明和他的同事们显然有些“懵”,站在这片“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荒芜土地上,看看手中毫无信号的手机,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信息孤岛。

该项目系统复杂,大家沐浴过凌晨5点的晨曦之光,也领略过半夜2点的星月浮沉。遇到技术问题,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商议方案,遇见体力活也是积极地和官兵一起干。他们住在离主基地90多公里的地方,每天来回要坐6个小时的颠簸车。

中秋节晚上,他们来到部队临时食堂却发现空无一人,找到炊事班班长询问后才得知部队中秋节晚上有活动,临时食堂没开灶。此时,好心的炊事班班长提议为大家煮一锅面条。也许,越是荒凉的地方,温暖越容易凸显,看着眼前这碗热气腾腾的面,还有炊事班班长捧来的一大盆葡萄和一瓶瓶饮料,杜明的眼眶红了。

工作中,这些服务保障人员“无所不能”,但对于家庭,他们“一无所能”,在家人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只能存在于通讯录中。正如防务装备事业部试验中心陈子敬给即将临盆的妻子的一封家书中写的那样:“武器装备这个职业是我儿时的梦想,大学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专业,工作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试验中心,坚持选择的代价就是愧对家庭。老婆,谢谢你,谢谢你选择了我,选择了做兵工人的妻子。”对军人来说,汗水是日常品,泪水是奢侈品,当他们解甲归田,回忆起自己的工作生涯,也许会想起祖国天南海北那一个个令他们热血奔涌的驿站,那里有承载着他们“把一切献给党”信念的汗水和泪水,默默地浇灌着和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