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报·立媒科经》数字报,通过网络能“原汁原味”的阅读报纸,保留了传统报纸的独特风格,更扩大了发行的覆盖面,传播范围可遍布全球。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您不得非法转载或者拷贝相关数据。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09 邮发代号:21-1016
电话:0351-8390479 15536818064 邮箱: sxkjbbox@163.com
3月17日,一场伴随着项目化学习的研讨培训活动在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多功能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校长李艳红引领该校教师一起走进项目化学习,一起感受项目化学习带给该校教师理念的更新、积淀学生终生成长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
项目从何而来?什么样的项目能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激发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在培训伊始,李校长鼓励广大参会教师提出真问题、直面真问题,的确,面对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只有关注这些“真问题”,教师独立的批判性思维才会发生,也正是这样的深度思考对于每一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意义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思想与行为上才会有更高的认同。
项目化学习要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学习的过程是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最终将学习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此次研究的项目要从孩子的视角中来,从学生的生活中来,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真问题”来。结合本年度即将开展的校园春季运动会,学校锁定学生共同关注的“体育运动”、“体育精神”为主题,以“主席台两侧背景墙设计”为研究项目,与广大教师共同交流。
项目如何实施?不做项目化学习学生也能学会知识,为什么一定要进行项目化学习呢?在培训过程中,李校长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引领语文(班主任)、数学、美术教师分别从本学科寻找支持该项目的学科知识,各年级组通过组内研讨、分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学科知识点的汇报。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体悟到,围绕同一驱动性问题所梳理出的学科知识与学生年龄特点相关、与本学科的学科性质相关,围绕跨学科知识的交融方能给学生最丰富、最有力的支持。
项目化学习要锻炼和培育的是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灵活的心智转化,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学习实践”。在培训过程中,李校长通过讲解课程逻辑与学习逻辑的转化,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的提升,通过讲解项目化学习的五种实践形态及具体表现,帮助参会教师打开思路、增强项目化学习探究的方法与路径,落实在此次项目探究的各个环节当中。
一个半小时的培训研讨活动即将结束,参会老师怀着各自的感悟走出会场,与学生的探究互动将随之开启,引领学生走实项目化学习的每一步。我们相信,此次培训必将成为助推器、加速器,推动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营造更多空间与支持,加速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学生更加热情而有创意地生活。
(本报记者 黄晶 贾婷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