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专 题总第7416期 >2023-05-12编印

提质提速 致力领跑 抢占煤机智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高端煤机超市”智造链的新探索
刊发日期:2023-05-12 阅读次数: 作者:张丽 闫珊  语音阅读:

4-1 (1).jpg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智造发展的关键时期,煤机行业走智能化之路已经迫在眉睫。

新时代,党中央赋予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任务。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乘势而上,积极探索打造“高端煤机超市”智造链,完善煤机智能化产业链条,推进煤机智造高质量发展。


完善政策环境

夯实煤机智造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2023年临汾市第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指出,坚持绿色发展,要抢占数字经济“新蓝海”,积极推动全领域全行业全产业链数字赋能。同时霍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标杆区,把装备制造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放大霍州市在煤机装备制造领域积累的优势。

霍州市煤炭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已形成了以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霍州煤电”)为主导的煤机装备制造业格局;同时霍州市政府抢抓历史新机遇,因地制宜促转型,积极为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增强煤机装备制造企业的科创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当下霍州市煤机制造业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政策窗口期,无论是从国家、省市政策层面,还是产业基础与历史机遇方面,都力推着霍州市扬优促势紧围“煤机智造产业链”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开发区“6463”工作思路围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以动力港、霍东工业园区、智创园、新兴产业园为依托,全方位打造以煤机智造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

4-1 (2).jpg

巩固产业优势

锻造煤机智造更高水平的产业链竞争力

霍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市北部,是晋南的“工业重镇”。长久以来,工业经济主要以“煤”为基,涉及煤炭开采、火力发电、化工等多个行业。目前,全市工业经济以“煤炭、电力”产业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被定位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霍州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催生了大型煤炭企业——霍州煤电,随着霍州煤电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积极开拓煤矿建设项目的同时,也为煤机智造提供了一定的市场。截至2023年4月15日,霍州煤电在发明专利与科技成果两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与其子公司、合作企业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中获奖颇多,彰显了霍州市企业层面技术活跃程度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特点。

伴随霍州市“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开发区的建立和蓬勃发展,以霍州煤电鑫钜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煤机装备为代表的一批煤机制造产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为霍州市煤机智造链发展提供了产业链基础与骨架,也促进了煤机智造补链延链。开发区也积极提供交通、电力、产业、土地、空间、项目、服务、智力等支撑要素,全力推动煤机智造链条加速集聚,为智造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2022年,霍州市规上工业煤炭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4.9%;电力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7.8%;煤炭、电力行业共计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92.7%,为打造煤机智造链提供了产业优势。

霍州市政府积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力求全方位推进霍州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本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煤机智造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地位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霍州市共有煤机装备及配件制造类、设备修理类企业10家,均为规上工业企业。除此之外,从小微企业方面来看,煤炭行业的稳定向好,带动了从事矿用设备加工维修企业的发展。截至2022年7月,霍州市共有13家企业从事煤机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如电机修理、通用设备零配件加工制造等,为煤机智造链发展提供了产业链基础与骨架,也促进了煤机智造补链延链,建立了霍州市智造链高质量发展的先天产业优势。

4-1 (3).jpg

精心统筹谋划

推动煤机智造踏上全方位发展新征程

(一)着眼长远发展,优化煤机智造链整体布局

积极整合煤机制造企业资源,推动智能创新要素汇聚,聚力霍州市煤机装备智能化发展,提升煤机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积极为吸纳霍州煤电煤机制造企业进驻开发区打造最优软硬件环境,实现煤机制造创新智能化发展的资源、技术、资金、销售、产品等各方面的有效整合,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发展的“高端煤机超市”大格局,在此基础上延伸煤机产业链,最终构建具有霍州特色的煤机装备智能化产业基地。构筑煤机创新链,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

(二)聚焦创新动能,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以“产、学、研”的充分结合为媒介,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研究,在霍州构建“研发—生产—推广”的煤机制造基地,使霍州成为煤机制造业智能化科研成果的“孵化”地,产品生产的“根据”地,产品推广的“发源”地。充分发挥太原理工大学霍州智能再制造研究院、山西省智能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太原科技大学“多链融合”创新服务基地的作用,组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攻关。充分发挥“市校合作”,积极组织制造行业技术交流、学术论坛、高端论坛等活动,搭建该市与新业态核心技术企业的交流合作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强智能制造产业持续创新能力。此外,布局霍州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针对煤机智造链生产制造、测试装调、试验试制等一线专业技术岗位,与国家“双高”职业学院共建校企融创中心,共同培养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为霍州区域打造高端煤机智造链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支撑与创新发展动力。

(三)整合多种资源,打造煤机智造链融合创新平台—“煤机超市”

打造由展览中心、办公区、物流区、仓储区、交易中心、会议中心、生产区等部分组成的煤机装备产业集群项目。建设集煤机装备展示、销售、租赁、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煤机装备供应链,整合煤机设备行业资源,形成规模优势,提升行业口碑和自身竞争力。依托煤机装备供应链,着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搭建线上交易平台,对煤机设备进行分类展示,吸引目标企业在线下单,通过园区组织物流配送完成交易,完善售后管理和客户服务,满足下游企业的线上一站式交易需求,全面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煤机装备及配套产品的交易市场。

(四)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智慧标准厂房建设

积极为引进煤机制造企业搭建平台,延链补链强链固链,重点推进智能化、标准化厂房建设,做到“地等项目”“厂房等项目”“要素跟着项目走”,推动投产、强化产出。加快开发区新兴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标准地保障,推动更多煤机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投产达效,为打造“高端煤机超市”提供保障。

(五)顺应时代要求,坚持煤机智能产业绿色环保发展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碳中和、碳达峰等战略的提出,环保要求越发严格,同时,煤机产品的环保设计也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优势。这就要求开发区煤机制造企业在研发生产时,更要注重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尽量使用可再生可降解的绿色材料,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煤机设备的动力来源尽可能采用电力能源或氢能源,顺应国家绿色环保要求,统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六)明确主攻方向,持续推动煤机智能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8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国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要加速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的智能采煤工作迈向常态化应用,保障从“人控”到“数控”全面升级,从“自动”到“智能”全面提速,从而加快煤炭新基建建设步伐,在智能协同、绿色生产、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不断开拓。

4-1 (4).jpg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战略高点的主攻方向。发展智能制造对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区着力围绕霍州市委“加快转型蹚新路、争先进位勇赶超”总体思路,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标杆区,把装备制造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做大做强煤机智造业。借力“霍州煤电‘三个三年三步走’战略规划”这一东风,锚定打造“霍州‘高端煤机超市’智造链”这一目标,推动霍州市煤机智造高质量发展破浪前行。

(作者: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张伟兴 李占龙 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