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高 校总第7421期 >2023-05-19编印

在山西大同大学 区域地球物理、资源灾害效应 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召开
刊发日期:2023-05-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白金 赵江芳) 5月12日至15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山西大同大学、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北京地球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区域地球物理、资源灾害效应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在山西大同大学召开。这是山西大同大学、大同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双城记”发展战略的有力举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石耀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主任高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侯增谦,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申旭辉等130多位国内地球物理、自然灾害、自然资源领域专家学者,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副院长张震国,大同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希杰,山西大同大学党委书记赵水民,党委副书记、校长姚丽英出席会议。山西大同大学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会议。山西大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建设主持会议。

赵水民代表大同大学致辞。他表示,此次学术会议的召开,不仅能有效推动大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助力大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大同大学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等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对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等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锐讲话表示,希望此次会议能够开启一个机遇,搭建一个人才交流的桥梁,在地球科学大系统环境下,集聚专家为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任希杰、张震国也先后在致辞,表示了对此次会议的高度重视。随后,石耀霖、侯增谦两位院士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从地球动力学到地球系统动力学》《大陆俯冲对成矿系统的控制》。其他来自全国地球物理、地质和地震学专家学者还聚焦火山作用机制研究、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地震灾害防范等学术热点,展示创新成果,推广技术应用,内容涉及大陆俯冲对成矿系统的控制、地震灾害的断链技术、大同盆地地质勘查研究新进展以及大同火山为例的板内玄武岩岩浆储运系统等多个方面。山西大同大学青年教师张磊、郝治朝、牛宏分别以《特厚煤层绽放煤-矸-岩放落流动辐射规律研究与应用》《煤矿隐伏导水定量预测技术与应用》《井上下综合物探技术在探测煤矿采空积水区的应用及单点地电模型构建》为题作了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结束后,专家们还赴云冈石窟、大同火山群,现场就加强云冈石窟石质文物保护、将大同火山群打造成世界级地质科普、实验实训、研学基地等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