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天气回暖,农事渐忙。垣曲县新城镇左家湾村樱桃温室大棚内正绘就着一幅“科技+农业”的致富好图景。
种植户姚渭河在新城镇左家湾村选好地址后,盖起了自己的樱桃大棚,处处充满着“科技”与“创新”的力量。“种植水果最怕的就是遇上极端天气,不仅可能会影响水果产量和品质,甚至会影响果树生长,严重的还会导致果树死亡。所以,我直接盖了2个‘高科技’大棚。我给樱桃大棚升级了滴灌、叶面喷施等‘科技装备’,现在我在手机上就可以远程操作卷帘通风、遮光布升降、保温棉被升降,大棚内温度升降,方便又快捷。不仅可以抵挡恶劣天气,还可以自主调节适宜樱桃生长温度,让樱桃可以提前上市。”
姚渭河在查看樱桃智能大棚运行情况时,提到智慧大棚,他说:“现在我可以直接通过摄像机看到樱桃生长情况,还能通过手机看到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情况,实时“掌控”大棚内外实时温度、湿度等情况,实现大棚精细化管理。以施肥为例,每个大棚都有一个智能控制系统,我们只需要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技术参数在电脑上设置好,比如氮肥、钾肥、中微量元素等的施肥所需的比例,温室环境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即可实现温室的智能控制,进行自动化喷施。”姚渭河介绍说,“精准高效的管理方式不仅让樱桃在适宜的环境中成长,结出高品质的果实,还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种植收入。现在一个人就可以管理两个大棚。樱桃果树需要经常喷施叶面肥,一年施肥12次左右,以前人工操作施肥需要1到2个小时,现在手机操作10分钟就好了。”
“一般棚内樱桃树每株产量在七八十斤,一斤五六十左右,棚外樱桃树每株产量在一百斤,一斤二三十左右,棚内的樱桃可以提前一个多个月上市,与棚外的樱桃相比,产值提高了大概70%,人工成本却减少了80%。”姚渭河介绍说。“今年,我们的樱桃产量预计在七八千斤左右,收入预计达到30万元。”姚渭河对樱桃园的发展充满信心。“现在有1800多棵樱桃树,主要有美早等5个品种,今年是第一年挂果,明年樱桃整体产量可能要翻2到4倍。”
近年以来,新城镇实施“科技+农业”新模式,鼓励广大农民科学化管理、科技化种植,采取“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由公司出资建温室大棚,实现村民土地流转挣租金、承包大棚挣盈金、就近务工挣薪金,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一场田间地头的科技化变革悄然发生,全面激发乡村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组稿 席建军 通讯员 师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