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博1,2,王紫瑄2,于海娟2
1.河北师范大学;2.河北科技大学
课题项目:202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大学生反向创新创业的问题及模式研究》(JRSHZ-2023-02394)
作者简介:毕晓博(1991.04-),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人,博士在读,讲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河北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舞台。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当之无愧的乡村振兴主体,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选择返乡创新创业,返乡创新创业不仅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北省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价值意蕴
(一)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活水”
美丽乡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利举措,推动乡村建设关键在于拉动农村经济产业的振兴。大学生群体是新时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202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头雁”项目、培育返乡青年的乡村振兴青春建工行动。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不仅可以引入新的思想和观念,还可以通过创新和创业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为乡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为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温床”
随着城市就业压力的攀升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方向发展,河北省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渐攀升,从2020年的38.51万人增长为2023年的55万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乡村建设的关键是人,广大农村地区在乡村战略的推进中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多的优势资源以及容错机会,这使得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机会增多,实践可能性增多,河北省各地出台的多项创新创业政策红利的加持,让乡村成为其实现价值和梦想的地方。
(三)为河北省蕴养价值观念发现“路子”
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是一种将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行为。通过返乡创业,大学生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乡村社会的精神文明进步、文化繁荣以及可持续发展,为河北省推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发展提供可能。
二、河北省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实质与特征
究其本,溯其源。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实质是以大学生等人才主体为桥梁,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手段、新业态输送至乡村家乡,做给乡村人民看,带着乡村人民干,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当前河北省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呈现出返乡创新创业目的方式多元化、手段网络化、成果普惠化、项目助农化、培训指导规模化的特征。
三、河北省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中的问题
通过对河北省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意愿、准备情况、政策了解情况等诸多方面的调查发现,河北省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资金、资源、能力、平台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创业资金、社会资源、知识能力的不匹配仍然占据主要方面,缺乏好项目、缺少好点子与农村的承载力间的矛盾冲突依然存在,创业平台服务能力与人才人脉资源的有限获取成为了新的制约因素,政策了解程度不全面,理论知识转化程度不够快不够高也起到一定作用。
四、河北省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模式分析
通过访谈调查发现河北省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模式有村官创业模式、以“嵌入乡土熟人社会”为基础的生产创业模式、以“互联网+生态养殖”为基础的自主创业模式、以“特色农产品+直播”为基础的电商创业模式、以“传统文化+乡村旅游”为基础的自主创业模式等多种模式,但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自主创业的电商模式,二是通过创、产业园孵化的成长模式,三是通过家庭朋友等资源的链接模式。
五、河北省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完善建议
通过分析河北省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和模式可以看出,河北省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应当更被关注,政策宣讲要更深入,平台帮扶要再下沉,资源矩阵要发挥好功效作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要不断加强。
(一)返乡宣传全覆盖,有效激发返乡热情
通过拓宽宣传途径、丰富宣传内容,充分发新媒体引导优势,展示乡村新成就、新发展;选树返乡大学生模范,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投身乡村的返乡氛围。
在宣传途径上,除传统媒介外,还要积极利用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发帖、拍摄短视频、制作创意宣传片等热门传播形式,实现宣传范围的全覆盖。
在宣传内容上,要与乡村振兴、人才兴乡战略相契合,集中宣传国家政策,乡土情怀、乡村发展环境等相对优势,做好连接乡村和高校学生交流的窗口工作,建立双方情感联系和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选推一批先进返乡大学生模范,发挥“榜样团”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返乡创新创业热潮。
(二)搭建返乡帮扶平台,高效对接返乡需求
通过搭建大学生返乡信息交流平台、项目对接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为返乡大学生提供高效对接返乡需求的渠道,实现乡村理论成果向实践成果的加速转变。
一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集中提供政策信息、区域热门信息、返乡创业信息等多重信息资源,同时通过畅通返乡大学生与政府、乡村干部、返乡模范的交流渠道,为大学生返乡保驾护航。二是搭建项目对接平台。集中提供项目筛选、市场分析、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同时做好优势项目导向工作和落乡落企的对接工作,让返乡大学生有好点子,行好点子。三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集中创设一批创新创业组织、孵化基地和产业园区,通过加强创业教育,提供创业指导、提升创业技能,回引青年、孵化青企,构建乡村创新创业“新生态”。
(三)用活资源矩阵,创设乡村发展新环境
乡村发展要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完备政策、资金、基础设施以及乡村服务等必备资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创设优良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一是完善政策高保障。完善相关乡村振兴、人才返乡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实行完整的配套措施。为大学生返乡提供政策性保障。二是提供资金高支持。设立针对返乡大学生的快速预审通道,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 缓解创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难。为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加快基础设施高建设。加强和完善乡村交通、网络、物流等新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返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四是促进乡村服务高质量。提升基层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针对返乡大学生群体开设一对一服务窗口,实行包联帮扶制度和“店小二”服务制度,对返乡大学生关怀备至,提供优质服务。
(四)联动校企乡协,四方共育实干新青年
发挥高校、企业、乡村和地方协会的联动合力,培养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项专业专精人才。“校、企、乡、协”四方联动,能够有效链接大学生社会资源。让大学生不局限于校,而是将资源网扩展到企业、乡村和各类协会组织,在多方帮扶下,场地、设备、渠道、人脉等现实资源问题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解决。能够加强大学生知识匹配能力和实践经验。通过多方共办涉农创业竞赛、共举返乡交流活动、共享乡村发展信息、共牵涉农产业合作,推行“专业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的育才模式以加强大学生知识匹配能力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