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专题总第7810期 >2025-01-10编印

回望2024知识产权关键词
刊发日期:2025-01-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高屋建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部署了多项改革任务,其中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点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在知识产权领域,应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知识产权工作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知识产权的更大贡献。(吴珂)



激活价值专利转化运用提速

专利转化运用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力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同比增长24.1%;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总额达7922.3亿元,同比增长60%;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3072亿元,同比增长7.2%,均创历史新高。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工作,持续推动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指导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过去一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产业化率均得到了有效提升,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点评: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了一系列高价值专利的产业化,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的显著增长、质押融资额的大幅攀升等,不仅生动展现了中国的创新力量,更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坚持开放创新、追求共同发展的坚定信念。(叶云彤)



法治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加强法治建设,探索完善制度体系,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

  2024年是我国专利法颁布40周年。40年来,专利法与时俱进,经历了4次修改,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进一步夯实。2024年1月20日,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与配套修改的《专利审查指南》正式施行,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等全面落地。

2024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协同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的意见》,协同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2024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实施方案》,进一步全面深化地理标志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点评: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各部门协同发力,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全方位法治建设,夯实创新发展之基,营商环境充满生机活力。(赵瑞科)



数据知识产权筑牢数字基建“底座”

数据产权制度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建”。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中央有关部署,探索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积极推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实践、权益保护、交易使用等方面开展扎实探索,形成重要积累。

过去一年间,数据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持续深化,进一步强调数据知识产权具有制度供给和激励创新的双重功能,能够更好激发数据处理者的创新投入,更好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地方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形成“多点开花”的积极局面。其中,北京推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系统与“天平链”“北数链”贯通,就登记试点工作实现互认互信;上海印发《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暂行办法》,这是全国首个由知识产权局和数据局联合印发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规范性文件;陕西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信、被侵权保险等数字金融工作取得突破……在提升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效力、推动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与流通交易有效衔接等方面,办法越来越多,工作越做越实,成效越来越好。

点评:数据知识产权以一种制度化的方式尝试构建“流动的秩序”,并鼓励数据的开放共享与跨界融合,促进数据价值的最大化释放与循环利用,彰显了我国以制度作用推进建设稳定有序、高效配置的数据要素市场的决心与智慧。(李杨芳)


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全球治理

《专利合作条约》(PCT)是知识产权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条约之一。2024年是中国加入PCT30周年。

从1994年中国申请人通过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仅有98件,至2023年中国申请人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约7万件,30年间,PCT在中国落地生根、不断发展,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促进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同时,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各国和地区知识产权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不仅为我国创新主体寻求海外专利保护提供了桥梁,同时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2024年11月11日至22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缔结和通过外观设计法条约外交会议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召开,会议成功缔结《利雅得外观设计法条约》。该条约的成功缔结标志着外观设计领域国际多边合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其中确立的规则或将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制度和实践产生影响。

点评:如今,我国已经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在国际舞台上以建设性、专业性和灵活性的积极姿态,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已成为世界创新版图的重要一极。(陈婕)



强化保护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过去一年,我国统筹推进知识产权的“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加快构建便捷高效、严格公正、公开透明的行政保护体系和统一领导、衔接顺畅、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格局。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知识产权保护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和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新时代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绘制了“施工图”,从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出发,系统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谁来建”和“怎么建”的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法平等保护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知识产权,积极回应和解决各类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关切与诉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9.2万件,同比增长5.3%;国外在华商标注册12.1万件,同比增长13.1%。

  点评: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促进创新的重要保障。我国推出的一项项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举措,进一步夯实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有效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赵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