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盛典·报告总第7820期 >2025-01-24编印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
刊发日期:2025-01-24 阅读次数:1490 作者:  语音阅读:

报告人:滑翔 

(博士,山西传媒学院教授,泰国东南亚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山西工商学院新媒体产业学院院长、新媒体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仿真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智能科技,改变生活。从5G、大数据到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各种智能科技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影响社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202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它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它企图模拟人的智能,生产出一种新的和人类智能相似的智能机器。在当今的人工智能赛道上,只剩中美两位选手在比拼,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中美在人工智能方面可以说各有千秋。总体上来说,美国的人工智能是在服务业上发力,而中国的人工智能是为生产服务。

而AIGC(AI-Generated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继“专业生成内容”和“用户生成内容”之后的重大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在此之前传统AI只可以做分析型的事物,但不善于创造和感知。而生成式AI的变革之处在于机器开始拥有自己的创造能力,意味着机器除了机械性的工作之外,还在感知理解世界,并生成新的创造性的东西。

AIGC可以赋能文化传播多元生成,包括文字、音频、图片、视频、跨模态生成。在进化中逐步扩展累积,逐步“解放大脑”。对传统内容生成模式的颠覆与重塑,解放内容生产者,让其有更多精力进行二次深加工。而随着AIGC的发展,将推动生产关系由“少数人掌握制作工具和渠道 ”转变为“更多的人获取低成本的工具、平台。”

AIGC的六大优势分别为定制化、高效率、低成本、智能化、个性化、多样性。基于AIGC目前在全球的落地情况,结合其功能分析,我们将AlGC的可变革行业主要分为线上游戏、影视传媒、内容资讯、电子商务、办公软件、训练数据、社交软件、在线教育等。

2025年是AIGC商业化加速之年,有望走进大众生活、工作中。而AIGC已成为巨头必争之地,技术的成熟使得商业的想象空间已与过去大不相同。国内模型包括豆包、文心一言、DeepSeek、讯飞智文等等,也在竞相发展,支持并进。

AI技术的发展自然也可以推动教育的发展,由教学辅助到自适应学习,AIGC技术变革推动大规模因材施教逐步落地。内容标准化、效益规模化、交互自然化,现代教育与AIGC技术价值吻合。

同时,AIGC也会迫使人们重新构思当代教育框架:谁来教学、怎么教学、教学什么。带来人机协同教学和师资强化的期待,也引发AI挑战教师主体地位的思考。有望赋能教师并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也挑战传统学习模式和评价体系。

AIGC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包括写作、视频、设计、推广、运营、绘画、数字人、音频制作、音乐创作、生成教学资料。利用丰富的AIGC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效率,让教师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创造性工作上。

但同时,如今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包括AI权利风险、算法偏见风险、数据隐私泄漏风险、AI责任风险、AI失业风险。但如今AIGC还处在“野蛮生长”阶段,未来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相信AIGC必将实现技术+产品+场景的全方位布局。

尽管AIGC技术在学习方面具有强大优势,但其在创造力上的鸿沟还是难以逾越的。人类的创造力具备独创性、创新性、多样性、风险承担、自我表达、有意义等特征。从根本上说,人类的创作方式更依赖于想象力和灵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创作,能够跨越不同的领域和概念,AIGC无法代替人类创造力的价值和意义。

理想的人机融生最终形态就是保证人类的创造力以及独特性,强调未来人工智能与人脑的高效协作,推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高度融合。

AI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为全球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前全球经济的14%。当下,以 AIGC为核心阶段,源于“GC”(即生成内容),“GC”的下一步必然是“GS”(即生成服务),而所谓的AIGX(人工智能生成任何可能的新形式),将创立全新的伟大商业模式。

而大家也不必过度焦虑,正所谓“风能吹走沙子,但不能吹走一只蝴蝶”,时代浪潮很大,但不能冲走顺着浪潮游动的鱼儿。你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扇动翅膀,练就在新时代飞行的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