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学术总第7821期 >2025-02-07编印

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美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策略探究
刊发日期:2025-02-0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  谷湘绣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学科融合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其教育模式的创新尤为重要。美术与语文,作为艺术与人文的两大核心学科,其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还能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一、 学科融合的理论基础与价值

(一) 理论基础

学科融合,即跨学科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有机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其理论依据主要源于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终身学习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 价值体现

美术与语文的融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右脑(形象思维)与左脑(逻辑思维)协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跨学科的活动,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动机,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美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策略

(一) 借助主题式教学法,以藤编艺术为纽带,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

主题式教学法是学科融合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选取“藤编艺术”作为核心主题,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在美术课上,展示藤编艺术品,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色彩及编织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随后,指导学生动手尝试简单的藤条编织,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同时,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藤编艺术,选取含有“藤”字或与自然景物相关的古诗词,如王维的《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意境,并尝试用画笔或藤编材料创作一幅反映诗句场景的作品。此外,还要组织一次“藤编故事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藤编作品,讲述一个与藤编或自然相关的小故事,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藤编文化的认识。

(二) 开展项目式学习,动手实践,融合创作与表达

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围绕一个具体问题或任务进行探究,是促进学科融合的有效方式。围绕“设计并制作一件藤编艺术品”的项目,学生首先要在美术课上学习藤编的基本技法,如选材、编织、装饰等。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藤编艺术品的主题(如环保理念等),并设计初步方案。并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文学素材、藤编技艺资料,为创作提供灵感和依据。同时,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完成藤编艺术品的制作,并撰写解说词或制作PPT,向全班展示作品的设计理念、创作过程及文化寓意。学生在实践中可以锻炼动手能力,通过文字记录学习心得,实现美术创作与语文表达的双重提升。

(三) 实施情境模拟教学,创设文化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情境模拟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布置成小型藤编工坊,墙上挂满藤编作品,桌上摆放藤条、工具等,创建一个“藤编工坊”的虚拟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藤编艺术的魅力。美术课上,学生扮演匠人,学习并实践藤编技艺;语文课则转变为“工坊故事会”,学生轮流讲述与藤编相关的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或是自己创作的与藤编艺术相关的小故事,练习使用礼貌用语和描述藤编特点的表达方式,从而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融合美术与语文的学习,加深对藤编艺术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 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现代技术,拓展学习边界

在数字化时代,合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可以为学科融合提供新的可能。教师可以搜集或制作关于藤编艺术的视频、动画、互动课件等,这些资源既能展示藤编技艺的精细过程,又能融入相关的语文知识,如介绍藤编艺术的成语、俗语等。在课堂上,通过播放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甚至鼓励他们利用数字工具进行创意设计,如使用绘图软件设计藤编图案,或用视频编辑软件记录自己的藤编学习过程,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享受科技乐趣的同时,深化对藤编艺术和中华文化的认识。

(五) 建立跨学科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建立跨学科的评价体系,是确保美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的关键。在评价学生藤编艺术项目的学习成果时,除了考察其美术作品的质量,还应重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表现,如创意写作、口头表达、文化理解等。例如,可以设置“最佳创意说明奖”,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藤编作品背后的故事或设计理念;或者设立“文化传承小使者”称号,表彰那些在项目中展现出对藤编艺术深刻理解并能有效传播其文化价值的学生。如此,既关注了学生在美术技能上的提升,也重视了其在语文素养上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特别是在融入我国传统艺术——藤编艺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还能加深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通过主题式教学、项目式学习、情境模拟和数字技术应用等策略,教师可以构建一个更加生动、多元、高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索与创造中成长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