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对于因中风、骨折等原因导致下肢行动障碍的患者,它能根据个体康复阶段与身体状况,精准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借助仿生学原理设计的外骨骼结构,为患者下肢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撑与助力,模拟正常行走步态,引导肌肉记忆恢复,逐步增强腿部力量与关节灵活性。
“睿思康” 认知训练系统专注于老年痴呆症等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它内置丰富多样的趣味游戏与记忆训练模块,如数字拼图、历史知识问答等,通过互动式学习,刺激大脑神经突触,延缓认知衰退进程。系统还能实时记录患者训练数据,供医护人员分析评估,动态调整训练策略,为患者点亮认知康复的希望之光。
4.情感陪护型
情感陪护型机器人致力于填补老人内心的孤独,给予心灵慰藉。“暖心伴” AI 伴侣机器人具备强大的方言识别与情感交互能力。无论老人来自天南地北,操着何种乡音,它都能无障碍沟通,瞬间拉近心理距离。它能深度学习老人的生活经历、亲友信息,在日常陪伴中,适时提及过往美好回忆,分享亲人近况,让老人时刻感受到被牵挂。
而且,它还配备了情绪感知模块,依据老人的语气、表情变化,智能切换音乐、故事等安抚内容,当老人情绪低落时,自动播放欢快的戏曲或温馨的笑话,驱散阴霾,成为老人无话不谈的知心好友,守护心理健康。
5.智能家居集成型
智能家居集成型机器人全力打造舒适便捷的居家养老环境。“慧居逸” 环境控制系统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它整合家中灯光、空调、窗帘等各类家电设备。清晨,它依据预设时间,缓缓拉开窗帘,让柔和阳光洒入,同时启动轻柔音乐,唤醒老人;白天,根据室内光线变化自动调节灯光亮度,节能环保又护眼;午后气温升高,智能开启空调,精准控温至最舒适区间;夜间,当老人起夜时,感应到人体移动,自动点亮沿途夜灯,亮度适中不刺眼,全程无需老人手动操作,让居家生活轻松惬意,尽享科技关怀。
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展望
根据艾瑞咨询预测,到2005年底,我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其中,家庭场景占比将从2022年的15%提升至35%。
从售价看,呈现分化趋势:机构用高端设备单价在30-80万元,而家庭陪护机器人价格下探至5000元级。
产业链生态加速完善:上游核心部件领域,谐波减速器已实现进口替代;中游涌现出“机器人即服务”新模式,杭州某企业推出护理机器人租赁服务,月费低至800元;下游与保险机构合作创新,平安健康推出“机器人护理险”产品。
未来三年,我国的养老机器人需求将进入爆发期:随着适老化改造政策推进、银发经济崛起,预计家庭服务机器人渗透率将从目前的2.3%提升至8%。所以,养老机器人生产商应加大科技创新,不断推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以此提高核心竞争力。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工信部、国家统计局、艾瑞咨询、动脉网等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