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学术总第7846期 >2025-03-14编印

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现路径的思考与探究
刊发日期:2025-03-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李世宏

基于教育改革的背景,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高等教育要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职英语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学科,对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重要价值。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能够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以往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和融入效果不佳,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思考与探究更好推动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一、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 推动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能够更好地引领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还能促进学生接受思政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提升思想品德,更好推动落实立德树人。

(二) 培养正确思想观念

高职英语课程中包含很多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政教育资源,适当引入课外的教育资源,组织各项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家国情怀。教师还要引入一些国际形势和国际规则等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与国际视野,这样能为学生职业发展与国际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三)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息息相关。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就业和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二、 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主要挑战

(一) 思政意识素养不足

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思政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对于融入思政教育不够重视。还有一些教师缺乏挖掘思政教育资源的能力,无法将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

(二) 思政资源选用不佳

高职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相对较少,且分布比较分散。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难以发现和挖掘这些思政元素,导致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结合不够密切。加上一些教师的辨识能力不强,引入了体现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影响课程思政效果。

(三)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传授基础语言知识,忽视对学生个性化教育,无法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能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从而降低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四) 评价体系不太完善

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上,教师通常是基于学生的英语语言和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对于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较少,缺少对学生思政素质的评价,这对课程思政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降低最终育人效果,导致事倍功半。。

三、 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现路径

(一) 更加重视课程思政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教师培训,建立教师交流平台,鼓励教师自我提升,以此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打好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

比如,高职院校定期组织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培训活动,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思政理论、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设计、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等。比如院校组织教师参加专题培训工作坊,邀请思政教育专家讲解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案例,阐述思政与高职英语融合意义。在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分析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方法,如从西方文化介绍中对比中国文化,以此增强教师的文化自信。通过安排模拟教学环节,让教师设计融合课程思政的英语课,并互相点评,改进教学方案。通过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可以促进教师交流经验。比如院校设置“课程思政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专区,教师分享挖掘英语教材思政元素的经验,如在商务英语谈判内容中融入诚信教育。教师之间可以在线交流思政教学方法,像角色扮演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也能发布思政教学案例和资源。教师也要基于平台自主学习,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

(二) 选用丰富思政资源

教师要根据高职英语的课程主题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如课文中蕴含的环保、科技发展、职业素养等元素,都可以作为思政教育资源。

教师也可以根据思政教育需要,到课外搜寻各类教育资源,比如英语电影、新闻、歌曲、演讲等。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制作成结构化的教学资源,运用它们实施课文教学,组织分角色对话和探究活动,以此可以在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在讲述关于环境问题的课文时,教师先引入全球变暖、海洋污染等环保相关文章,如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发表的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Carbon Emissions,Science期刊发表的The Role of Renewable Energy in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引领学生阅读,以此让学生了解严峻形势。教师随后组织分角色对话,学生分别扮演环保组织成员、企业代表等,共同讨论环保措施。对于科技发展主题,基于科技类课文主题教学内容,教师不仅要讲述课内内容,还要引入最近火热的AI技术,举出Chat GPT等人工智能平台的例子,提出类似的问题:What impact does AI have on life and work? What do you think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交流探讨。教师还要介绍中国先进科技成果,让学生明确我国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对话设定,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比如模仿科技公司员工讨论创新的意义。在职业素养方面,针对职场英语相关课文,教师要重点让学生探究展现的优秀职业人品质。通过分角色模拟职场场景,引导学生在对话探究中体会敬业、协作等素养的重要性,以此实现思政教育的自然渗透。

(三) 创新多样教学方法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还要创新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等,以此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作用,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例如,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国际商务谈判的情境,引领学生在谈判过程中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形成合作共赢的理念。一组学生代表中方公司,一组代表外方公司。在谈判中,教师引导学生尊重双方文化差异,如沟通方式、时间观念等。通过协商条款、解决分歧,让学生体会合作共赢的重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包容合作的思政素养。针对语篇教学与对话等的任务,教师引领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理念,提升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四)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对于评价而言,教师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使得评价内容丰富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以此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等价值。

在评价内容上,教师不仅要基于知识和技能评价,还要根据学生思政素养的达成情况、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等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实施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总评等。教师通过综合落实以上多元化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导向等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高职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是重要的任务。文章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基于多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现路径。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通过落实以上路径,能更好提高课程思政的落实成效,有效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此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李世宏(1978.10-),女,汉族,甘肃省兰州市,本科,副高,研究方向: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