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嵌入式养老让家政从业者通过陪诊、陪护、陪聊等服务模式拓展家政业务,释放银发消费市场需求;目前市场化托育需求大,社区托育既能方便孩子接送,还让社区妈妈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安徽省家政服务行业促进会会长王成芳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指出,《方案》提到的“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和托幼一体服务”将为养老育幼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企业也将迎来政策支持,增加与政府部门、社区的合作机会。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平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当前家政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仍在于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不足。他认为,《方案》强调“加大家政服务培训力度”,特别是建立以就业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与此同时,还需要完善对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保障、提升其社会地位。
一段时间以来持续火热的文旅、冰雪消费也在本次《方案》部署之列。陆铭表示,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更多体现在服务业中,近年来爆火的音乐会、音乐节等文化消费即是例证;同时,服务消费由于即时性,不存在跨期替代问题,也因此具有更加持续且稳定的拉动作用。
此外,《方案》还强调要发展入境消费、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具体来看,《方案》首次提出要“推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优质生活性服务进口”“推动将露营、民宿、物业服务、‘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消费条目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圆圆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稳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有利于满足国内各层次的差异化需求。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台前,通常都会有非常详细的前期论证过程,要外商有投资需求且国内监管部门、行业企业等各方认可市场可行性,才会把具体条目放到目录里来。”潘圆圆表示,消费条目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之后,不仅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方向指引,还意味着在投资准入、跨部门间协同等方面将更便捷。她认为,未来还需要有更多细则与鼓励目录配合,比如“互联网+医疗”涉及患者数据,后续数据存储、数据流动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
延伸汽车消费链条
大宗消费是消费中规模最大、产业带动能力最强的部分,是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引擎。《方案》提出开展“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包括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
值得注意的是,在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方面,《方案》还明确提出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包括适时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等。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璟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首次在国务院发布的提振消费文件中专门阐述支持住房消费的具体措施,突出了充分释放住房消费与提振整体居民消费之间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关系,是在提振消费思路上的延展和突破。
吴璟还表示,此次特别重视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涉及到缴存、提取、贷款的全链条,这也是近期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中的首次,充分体现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提升缴存人住房支付能力、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而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方面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进一步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主要是释放年轻人、新市民的租房买房需求、保障房需求和老市民的换房需求,这是我国大城市结构性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专项债收购存量房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房、人才住房和学生宿舍,能够尽快解决城市新增的住房需求。税费政策和公积金政策,主要目的是降低住房消费的门槛和成本,有利于促进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
“住房消费在全社会消费中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能够带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家电家具装饰装修等消费,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中,住房消费是最重要的一环。”李宇嘉对记者说。
除了住房消费,《方案》还提出,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包括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加强汽车领域信息共享等。对此,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政策从推动市场扩容、破除交易壁垒、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三个方面激活了汽车消费新动能。既盘活存量汽车资产,又创造增量服务需求,有望推动汽车产业从“制造销售”向“生态服务”转型,拉动万亿元级汽车消费市场扩容提质。
财政金融齐发力
更多增量政策将出台
构建更加有利于促消费的政策体系,离不开各项宏观政策同向发力。《方案》提出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同时要求“加强促消费政策协同联动”。从政策部署看,更多增量促消费政策已在路上。
今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多财政资金用于提振消费与改善民生。在财政补贴上,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从去年的1500亿元扩大到3000亿元,继续加大对消费者的直接补贴力度。
另一方面,《方案》明确,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力支持教育医疗、技能培训、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在需求不足环境下,政府增加公共投资可谓‘一举多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还有较大投资空间,当前增加公共投资将提高非政府部门的收入和盈利,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按照《方案》部署,我国还将新增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分别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在张斌看来,两项政策具有杠杆撬动作用,从供需两端提振消费。前者带动了对终端产品的需求,后者将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近年来,我国金融系统积极支持扩大消费。目前,我国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已超20万亿元,贷款利率水平也明显下降,部分银行已低至3%以下。对于《方案》关于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的部署,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产品设计上,可考虑建立分层授信体系。比如,针对外籍游客试点“入境消费贷”。在流程创新上,可探索信用卡虚拟化,通过数字钱包直接绑定消费场景完成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银行已明确将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促进消费等领域。“可考虑创设消费信贷专项再贷款,对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发放消费信贷,按照贷款本金80%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财政政策应该对消费贷款予以贴息支持。”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说,在提高消费信贷投放能力上,还应拓宽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多元化融资和资本补充渠道,支持优质的消费金融公司上市。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