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术·综合总第7406期 >2023-04-21编印

浅析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刊发日期:2023-04-21 阅读次数: 作者:太原市万柏林区官地实验学校 原媛  语音阅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偏向于布置一些抄写和巩固的作业,让学生在大量的抄写中巩固基础知识,作业量大,且重复枯燥。长此以往,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减弱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基于此种情况,我们需要对语文作业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作业也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人在实践中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做了一点小小尝试,我认为,在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四点要求。

一、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作业设计方面,所谓层次性是指作业的难度要有不同的层次,对学生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7-9年级学生,在识字与写字方面,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这是学生扩大语言积累的重要任务;阅读方面,课标还指出,学生要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所以一般来说语文作业的设置可分为三大层次,积累型作业,理解型作业,拓展型作业。

积累性作业主要是在每学完一篇课文后对字词、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各种表现手法及技巧等基础知识进行积累。理解层次的作业主要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故乡》上完第一课时,可布置学生归纳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什么变化,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又如在讲授完《孔乙己》的第一课时以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想想为什么作者要用“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对于略读课文,可较多布置这类作业,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拓展型作业一般可布置关于欣赏评价类作业和片段写作类作业,此类题目的答案一般是开放性的,重在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这个层次的作业有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精彩文字的品味、赏析,或对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的理解或者评价,也可以对课文的某个重点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研究。如学完《故乡》,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以这句话为话题,写200字左右的片段小作文。又如学完《出师表》,我设置了这样的作业,搜集和诸葛亮有关的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主题,写一段话。

拓展型作业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容量的不足。该层次作业还有助于落实课程标准中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要求。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难以堂堂课都实现教师和全体学生、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而且由于学生个性的不同,有些学生不习惯于口头交流,所以该层次的作业给予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表达他自己的独特思考,最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作业设计要有“目的性”

著名特级教师宁洪彬曾强调: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应注意精讲精练。所谓精讲,是旨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程度的前提下,精选教学内容,加大传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所谓精练,是要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去做最必要的和最需要的练习。课时作业要遵循“目标小而明确、题量少而精要”的原则来设题,让学生不仅落实了教材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减少无用功。

语文作业要有助于落实课文的重要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言语技能。特别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来说,言语技能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初中的学生已经开始追求语言的形式美,希望能锤炼自己的语言。他们会首先注意到句式中的对称和排比。为了帮助学生锤炼具有对称美的语言,可以结合课文设计对联类的作业,或者仿写类的作业,既可以锤炼语言,又能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019年的山西中考题目中,把《钱塘湖春行》与《湖心亭看雪》一诗一文来做对比,要求根据对联的上下文将对联补充完整,这样的题目可以在讲授完《湖心亭看雪》一文以后直接拿来让学生进行对对联的训练,既让学生复习了对联的格式,又让学生在对对联中理解到了这一诗一文中面对同样的西湖景色,不同的时间,不同作者所表达的不同心情。

三、作业设计要有“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有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语文作业要有助于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兴趣,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养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好习惯,最终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想境界。

语文作业要向当代社会生活开放,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报刊、电影、电视、网络、戏剧、广告、民俗风情等资源来设计作业。例如,可发动学生搜集优秀的广告语、校园流行语、经典的商店匾额分别编成“集锦”,对街头不规范用语、屏幕错别字、报刊病句、低劣广告等编成“举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设计富有时代气息的话语实践类作业。如学完《小石潭记》,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句给小石潭设计导游词和广告语等。

四、作业设计要有“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例如在讲授完名著导读课《简·爱》以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长远作业:请各位同学隔一段时间,在微信上以简·爱的口吻发一条朋友圈,晒晒简·爱的生活状况和心路历程。此作业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阅读整本名著的兴趣,还以生活中最常见的微信发朋友圈的形式让每位同学都能进入情境之中体会主人公的心理,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展现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此次作业的设计不仅让语文作业拥有了情境性,还联结了生活与语文,展示了语文作业设置的实践性。

语文作业要向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开放,要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结。民族风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宝库,蕴含了深厚的民族心理和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但学生往往习而不察。在端午、中秋、重阳、春节、元宵节等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可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节日的诗词、灯谜、对联、传说等,配上插图、解说等,编成一本小册子,从而引导学生感悟民族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明了语文即生活,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生活生命的认知感。

综上可知,语文作业设置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学习要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课内长筋骨,课外长肌肉”。要提高练筋骨、长肌肉的功效,就必须重视作业的布置。作业设计既要讲究科学性、实践性,也要讲究艺术性、趣味性,此项课题值得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实践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