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党校教授 吴青
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举措。当前,我国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50万亿,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双碳”与数字经济融合互促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深刻把握数字经济的科学内涵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效率、优化经济结构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具有数据驱动、多元融合、创新引领、网络支撑四大特征。
数字经济主要由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四部分构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体现生产力属性;数据已上升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挖掘蕴含重要价值;数字化治理涉及上层建筑的调整和重构,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从统计角度看,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视为重要的考量指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从全国来看,目前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规模之比约为2:8,产业数字化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推进“双碳”与数字经济融合互促
“双碳”战略引领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双碳”与数字经济融合共生,相互促进,是融合互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双碳”引领数字经济发展。双碳彰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技术、产业、治理数字化、绿色化。数字经济包括通信产业、计算机基础技术产业、软件产业、软硬一体化产业、互联网产业等五大行业,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而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大量的数据监测、统计、分析、运用与考核激励,两者发展目标是融合共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当前,我们更重视低能耗、低排放,全面推动碳达峰目标的早日实现,给数字经济在节能降耗减排领域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
以数字经济促进降碳减排。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深入发展一方面可以催生更多的线上交易,实现高效环保的价值变现,降低交易成本。从产业融合看,培育扶持数字经济,可以引进新技术、新业态,显著降低能耗、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同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和生产方式,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升级带来生产技术改进和生产流程变革,大幅提高降碳效益和管理效益。工业领域的生产线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可以提高30%左右的能效水平;交通运输领域的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可以减少通行里程和道路拥堵,节约20%以上的能源。
以数字经济强化供需联动。双碳目标既需要从供给侧发力,实现降碳减排,也需要从需求侧着手,实现需求拉动,倡导绿色消费。数字经济建立供需互动平台,借助大数据预测分析等手段,依托网络平台,精准了解需求,实时反馈给生产端,发展柔性制造、敏捷制造,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实现供需实时精准匹配,消解多余产能,促进有效供给。与此同时,通过供给的主动创新,提供更多绿色智能产品,创造和引领需求,实现供需良性互动,助力双碳目标。
数字经济提质双碳治理。数字经济在双碳治理中扮演着技术创新者、平台服务者、战略支撑者等重要角色。通过建设双碳相关平台,可以测量、监督、统计、考核各地区节能减排、减碳效果,可以跟踪和降低生产、生活、交通、物流、办公等各方面的能耗与碳排放,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工程,降低交通工具的空驶率,减少生产生活的单位能耗。同时,提升金融对低碳零碳产业与技术孵化的驱动能力,以及大数据的碳汇、减碳测算与监督水平,增强全社会碳汇、减碳、碳封存、碳利用等参与热情。借助数据资源和平台的共享整合,提升双碳治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