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文教简讯总第7448期 >2023-06-30编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首课有效融合的探索
刊发日期:2023-06-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山东省东平县接山镇中学   李敏  许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让每一孩子心理阳光是德育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构筑育人之“魂”融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为我们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二十大报告还同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是华夏子孙的荣耀与骄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爱国、自立、自强等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可以让学生在汲取传统文化的同时,养习惯,修品行,提思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铺设育人之“轨”融机制。

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到首课中,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新时代英才,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表现在诗词歌赋、道德观念等实质性方面上,还表现在一种人生态度上,因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首课的有机融合,可以让中小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一种人生态度,这是一种质的改变,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孩子们的生命底色,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科首课教学,让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美术、社会实践等课程都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深入学生的心灵。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青少年的心灵成长,厚植红色基因,着力培根铸魂,为青少年美好人生打下鲜明的中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