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园路小学 郭昕
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笔筒为题材,引导学生了解笔筒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学习利用废旧材料,通过剪、贴等方法,设计新颖实用的笔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了解梅兰竹菊的特殊寓意,向学生渗透清廉的含义。
学情分析: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于清廉的含义只停留在表面的认知,所以本节课旨在带领学生探究对于古代文人而言笔筒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他们对精神境界的一种追求,了解竹笔筒在文人眼中有着谦虚正直的寓意,逐步向学生渗透清廉的含义。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利用废旧材料,运用剪、贴等方法进行设计制作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制作一个实用美观的笔筒。
2.通过对梅兰竹菊等纹样的寓意探究,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清廉含义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感受笔筒蕴含的文化,学习如何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实用、美观的笔筒。
教学难点:
筒身的设计与装饰手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具
教学环节:
一、课前感知初了解
1.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与清廉相关的植物,了解梅兰竹菊的特殊寓意。
2.导入新课
同学们桌上的文具摆放得很整齐,特别棒!
那大家知道古代文人用什么文具吗?
预设: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引出第五宝——笔筒
3.出示课题
《做笔筒》
二、课中欣赏知寓意
1.直观欣赏
古代的文人墨客非常喜爱笔筒,并把它们做成了艺术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视频展示)
没想到一只小小的笔筒竟有如此高的艺术价值。
2.回归课本
课本中展示了三件具有代表性的清代笔筒,请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件,它有什么特点?
小结:《黄杨梅竹笔筒》,在我国古代竹笔筒深受文人喜爱,“竹”寓意着正直、谦虚,笔直的线条和中空的结构,代表着虚心谦逊的品德。因此,苏东坡写下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代文人家中,即使没有栽竹子的地方,至少也得有件竹雕艺术品。因此,看出文人十分喜爱竹子。
《象牙黑漆地雕梅花形笔筒》以五瓣梅花为造型,筒身五面饰以梅花、莲花等纹样,梅花、莲花有什么特殊寓意呢?
小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歌咏了梅花自强不息的精神,告诉我们,不论受了怎样的磨难,都要顶天立地,不能低头折节。莲花同样象征着清廉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浊,濯清涟而不妖。”在古代,清官一般都会佩戴青莲,所以在古人眼中,笔筒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他们对精神境界的一种追求。
【设计意图: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对古代笔筒进行欣赏,并且了解竹子、梅花等纹样的寓意,在古人眼中,笔筒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他们对精神境界的一种追求,让学生初步了解清廉的含义。】
3.教具展示
老师也非常敬佩这样的精神追求,所以制作了一些具有特殊寓意的笔筒作品。
三、古今对比创新意
1.对比分析
观察现代笔筒与古代笔筒的不同之处。
问题1:这些笔筒适合谁使用?
小结:现代笔筒会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设计。
2.小组讨论
接下来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说说你在笔筒作品中发现了哪些材料?
问题2:笔筒的高度与什么有关?(游戏实践)
老师准备了不同的笔,请将这些笔放入合适的笔筒。
小结:笔筒的高度与笔的长度有关,设计要具有实用性。
问题3:同学们用了哪些花纹装饰笔筒?
预设:人物、动物、植物;点、线、面等。
小结:笔筒要进行美化装饰。
【设计意图:通过古代笔筒和现代笔筒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材料和造型的变化与发展,并且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感知笔筒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技法探究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笔筒,但是有一点小问题需要大家的帮助。
问题1:有一只漂亮的孔雀,觉得它的尾巴不好看,请大家想想办法,让它的尾巴变得漂亮一些吧!
预设:可以将尾巴涂上漂亮的颜色。
问题2:还有一只海绵宝宝,它想要一双灵巧的双手,谁来帮帮它呢?
预设:可用弹簧折的方式将它灵巧的双手制作出来。
小结:制作笔筒时,我们可以运用折、剪、贴多种技法。
【设计意图:在完善教师作品的过程中,从中探究出设计制作笔筒的技法,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
四、制作笔筒表心意
1.艺术实践
请大家为家人或朋友制作一个精美又实用的笔筒。
2.评价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讲解设计意图。
预设1:我做了一个梅花笔筒送给妈妈,因为妈妈有梅花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预设2:我制作了一个竹子笔筒送给我的朋友,因为他身上具有竹子谦虚的品质。
3.课后拓展
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废弃物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希望大家可以用巧妙的双手将它们变废为宝,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精美的艺术品,美化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废旧材料的利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实现了跨学科融合,对学生进行了艺术教育。通过本节课学生了解了古代的笔筒,对于竹子、梅花等纹样的寓意有了深刻的认识。弘扬清廉的正气之风,渗透变废为宝的思想,引导学生感受利用废弃物美化生活,美术课堂也可以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