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园路玉门花园小学 赵慧超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材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感悟直观思想,发展几何直观,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以学生植树节植树的情境展开教学,结合创建森林城市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画线段图整理条件问题的策略,能借助几何直观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明形象化。学生也已参加过多次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学生在探索“不同样多”转化到“同样多”的过程中寻求多种解法、体会“变与不变”思想,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1.感受线段图让条件更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条件问题。
2.学生经历用“去多”“补少”“移多补少”等方法转化的过程,掌握“不同样多”到“同样多”的转化过程,感悟“变与不变”思想,发展数学思辨能力和数学思维。
3.选择植树节、创森林城市和森林校园等自然贴切的现实情境展开学习,进一步理解生态文明思想,渗透学科思政。
教学重点:
掌握并运用画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运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并感悟转化中的变与不变。
教学流程:
数学眼光看世界
人勤春来早,植绿正当时。我校同学积极参与植树活动,为我们创造森林学校努力着。植树节时,我校三四年级同学共植树72棵。两个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预设:分两个年级植树数量相等和不相等两种情况。)
【设计意图:结合植树节的具体情境,学生在分析信息中体会“同样多”才能平均分。】
数学思维想问题
1.画线段图,感受数形结合
老师收集到一条信息,四年级同学比三年级同学多植树12棵。
怎样能把本题的条件清晰明了地整理出来便于分析?
(预设:画线段图。)
学生自主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画线段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体会线段图更便于分析、理解题意,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
2.解决问题,算法多样
指导:相等可以平均分,不相等时如何转化为相等?转化中哪些变化?哪些不变?
同桌交流并在学习单上解决问题。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引导帮助学生思考转化过程,同时提醒学生思维要全面完整并引导学生关注变与不变。学生通过同桌交流理解多种将“不相等”转化为“相等”的方法。】
预设
A.去多:四年级去掉多植的12棵,就和三年级植的同样多,四年级变化的同时总数也减少12棵。
B.补少:三年级加上少植的12棵,就和四年级植的同样多,三年级变化的同时总数也加上12棵。
C.移多补少:把多的12棵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分给三年级,两个年级植树的棵数同样多。)
3.对比不同算法,发现本质特征
A.三种方法都是把不同样多转化成同样多。
B.都是一个量不变,两个量变。
小结:很多事物都是“变与不变”的矛盾统一,抓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让我们分析问题更深入、透彻,我们的数学思维也更全面、完整。
4.及时检验,养好习惯
指导:将得数代入原题检验时要符合题中的所有条件。
5.学以致用
太原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有显著成效。这三年每年一月各有几天中度以上污染?
比较不同解法,哪一种更简单。指导:算法优化提高效率。
体会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有益身心健康,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设计意图:利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并对比不同算法寻找最优算法。结合“创森”活动,引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实现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与整合。】
数学语言说收获
收获:画线段图更形象直观,便于分析数量关系;变化中注意“变与不变”的联系;三种方法可以把不等转化为相等;将得数代入原题检验时要符合题中的所有条件。
总结:画线段图是一种常用的策略,但没有最好的策略,只有最适合的策略。
教学反思:
本课结合学校创建森林校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几何直观。学生紧抓“同样多”知识核心,深度思考“变与不变”,感悟“转化”的本质。
通过联系社会实践和创森林城市、评选森林学校等身边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情境中渗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感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倡导学生为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