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 栾亦宸 王悦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听到有节奏的声音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跟随节奏进行同步动作。这种动作在时间上与可预测的外部事件相协调的过程被称为节奏知觉与同步,最经典的研究范式是拍子知觉与同步范式。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节奏知觉与同步是普遍的,具有跨文化性的、天生的、自发的。本文对节奏知觉与同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关注节奏知觉与同步的神经机制,以期为节奏知觉与同步研究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节奏;时间知觉;拍子同步
长久以来,人类社会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即音乐节奏对我们的身体存在一种自然吸引力。当我们随着喜欢的音乐舞动时,我们会融入音乐有规律的节奏之中。这种同步运动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进社会适应[1]。例如,在群体中共同跟随音乐节奏舞动,可以增强我们对集体的归属感。
一、节奏知觉与同步概述
节奏知觉与同步指的是动作在时间上与可预测的外部事件协调。最经典的拍子知觉与同步范式是跟随等时拍子进行同步敲击,即拍子同步。在拍子同步中感觉对动作的引导限定在时域内,且刺激事件本身没有指定需要执行的动作,当刺激模式足够规律,时间结构具有周期性时,动作模式被捕获并产生同步化。人类大脑能够感知这种周期性动作,并对接下来的动作执行进行预测和矫正。节奏知觉与同步与其他动作模式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性:
一是预期性。节奏知觉与同步中的刺激节奏需要具有足够的规律性,其时间结构可以被预期。二是灵活性。只要在300-900ms的拍子间隔范围内,成人可以准确地跟随听觉节奏进行同步动作。三是跨模态性,人类可以以跨模态的方式与节奏进行同步。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较为轻松地通过无声的移动(例如,摇头)来与节奏同步,而不是通过自己发出声音(例如,鼓掌或发声)[2]。
二、相关研究
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节奏知觉与同步指的是身体动作在时间上与可预测的外部事件相协调的过程,其受到节奏知觉能力与感觉-运动耦合能力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拍子知觉与同步的“听觉优势”特征被研究者广泛认同。许多证据表明,相较于视觉通道,听觉通道拍子知觉与同步的表现有显著的优越性。然而近期有研究发现,相对于视觉闪烁刺激,视觉运动刺激可以显著提升视觉通道拍子同步的表现。另有研究者发现,跟随弹跳小球作拍子同步的稳定性与跟随听觉短音作拍子同步的稳定性无显著差异[3],其拍子节奏知觉能力、“视觉-运动耦合能力”都有所提升。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听觉和视觉的拍子同步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且拍子知觉与同步可能是非听觉通道特异性的。
三、神经机制
节奏知觉与同步在神经机制的探究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发现,负责听觉拍子知觉与同步的脑区主要涉及感觉皮层,基底节,丘脑,下顶叶,前运动区,辅助运动区,背外侧前额叶和小脑。研究者发现节奏引起的拍子知觉越强,基底节与辅助运动区的活动越强,这表明基底节在拍子知觉的产生和维持上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研究者发现在强节奏知觉的条件下,基底节的壳核与听觉皮层、辅助运动区以及前运动区的功能连接更强,这提示了基底节可能在感觉-运动耦合中也起到关键的中继作用[4]。未来研究可以将基底节作为节奏知觉与同步的研究重点。
结语:节奏知觉与同步的相关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相当丰厚的成果,在节奏知觉与同步的表征形式、相关特征以及产生和维持机制上建构了较为成熟的体系。综上所述,节奏知觉与同步在生物进化、增强群体凝聚力、跨文化联结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节奏知觉与同步的通道间优势及影响因素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Sowiński ,J. & Bella, S. D.(2013).Poor synchronization to the beat may result from deficient auditory- motor mapping. Neuropsychologia, 51(10), 1952- 1963.
[2]Patel, A.D.(2014).The evolutionary biology of musical rhythm: was Darwin wrong?.PLoS Biology,12(3),e1001821.
[3]Gan, L., Huang, Y., Zhou, L., Qian, C., & Wu, X. (2015). Synchronization to a bouncing ball with a realistic motion trajectory. Scientific Reports, 5.
[4]Grahn, J.A., & Brett, M.(2009).Impairment of beat-based rhythm discrimin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Cortex, 45(1), 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