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三中(高新校区) 柯希希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育人功能的实现越来越需要协同育人体系的支撑。本文首先倡导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为协同育人体系提供核心驱动力,并注重主体性教师队伍建设。将协同育人视为一种制度设计和实践运行,通过构建开放、协调、共享的内部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能力合成。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提供策略性、任务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建立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区和社会为一体的协同育人网络,实现教育的公共性。研究表明,以教育家精神引领的协同育人体系,能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协同育人体系;高质量发展
引言:
教育改革现在面临一个挑战,这就是怎样让教育更好地进行育人。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赞同并开始实行协同育人体系,这个体系就是把各种资源和能力都用起来,高效地完成教育目标。但是要让协同育人体系发展得更好,我们就要以教育家的精神为目标去探索。这个问题对理论和实际都非常重要。
一、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协同育人体系
1、教育家精神与协同育人体系的关系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者责任感和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协同育人体系是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合作的培养学生的系统[1]。教育家精神是协同育人的引领,提供了思想支持,传承了核心价值观。他们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合作共享,促进公平和质量,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2、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的教师队伍培养模式
为促进协同育人体系向高质量发展,教师队伍培养工作应聚焦于提升教师个体素质、构建全面支持体系以及设立科学激励评价机制。这些措施将共同助力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进而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协同育人体系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1、构建开放、协调、共享的内部管理机制
协同育人体系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一个开放、协调、共享的内部管理机制来支持和促进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学校可以建立与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育决策和管理中来。可以定期组织教职工代表会议,让教师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也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制定合理的教育方针和计划[2]。学校可以建立跨学科、跨年级的教研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互相学习。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和经验分享会,教师们可以互相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提供策略性、任务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提供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跨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个性化发展支持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
三、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协同育人网络
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协同育人网络构建,是以教育家精神引领的协同育人体系的基础。协同育人网络汇集多方力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以期满足广大学生群体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在此过程中,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应发挥好自身资源优势,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庭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首要场所,其应提供爱、关爱、关怀、尊重和支持,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四、协同育人体系对优化教育布局和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协同育人体系对教育布局优化的影响,体现在它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实施路径的选择和变革。协同育人体系强调的是教育多元主体的合作,突破了传统教育中,以学校作为唯一育人主体的束缚,从而对教育布局进行优化。当各种教育主体共同参与育人时,教育的布局不再单一,而是成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整合的网络体系。通过调整和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协同育人体系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使教育更具有效性和活动性,也更有利于满足社会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协同育人体系对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影响,也表现得深入人心。教育,是社会的灵魂。而协同育人体系,不仅带动了教育模式的改革,也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观念,提升了教育质量和效果。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用教育家精神引导的协同育人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增进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高教学质量,并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步。我们还要研究怎么把教育家精神用在实际教学里,如何建立一个开放、互助、共享的管理方法,以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此研究为此提供了理论指导,并给出了新的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妍妍,宋艳红,侯京华.家校社协同育人,向高质量教育体系迈进——《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J].教育家,2021,(30).
[2]董辉孙少帅.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5).
[3]吕凤娇.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路径研究[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