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李渔小学 马树红
本文旨在探讨诗教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通过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具体实例,提出将诗歌、文学等艺术形式融入数学教学的新路径。该路径旨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与人文素养,同时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研究发现,诗教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育逐渐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诗教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人文气息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将诗歌、文学等艺术形式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诗教旨在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本文将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深入探讨诗教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一、诗意化情境创设与数学概念的融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探究的重要手段。诗教视角下,教师可以通过富有诗意的情境创设,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文学作品等相结合,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认识10以内的数”单元中,教师可以引用古诗中的数字意象,如“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让学生在欣赏诗句的同时,认识到数字的顺序和递增规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字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诗意化问题引导与数学思维的启发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在诗教视角下,教师可以通过诗意化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教师不再简单地抛出算式,而是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引导:“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身处花海之中,花瓣随风飘散,有的花瓣上写着两位数,有的写着三位数。你们能像诗人一样,捕捉这些数字,用加法和减法,计算出花瓣上的数字之和吗?”这样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数学思维能力,感受到了数学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诗意化知识拓展与数学文化的传承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本,而应不断拓展和延伸。在诗教视角下,教师可以通过诗意化的知识拓展,将数学知识与文学、历史等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传承数学文化。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中,教师引用古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让学生在想象窗棂与门框构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案时,感受几何图形的韵律美。同时,讲述古代建筑师如何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设计宫殿与庙宇,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领略数学文化的魅力,拓宽视野,传承智慧。
四、诗意化教学评价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诗教视角下,教师可以通过诗意化的教学评价,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统计与可能性”单元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作一首描述统计结果的诗歌。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数学内容的准确性,还要评价诗歌的韵律、意境等艺术元素。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还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诗意化教学活动与数学实践的融合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应与实践相结合。在诗教视角下,教师可以通过诗意化的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中,教师组织了一场“诗意市场”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市场环境中,运用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商品的价格,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又让他们在充满诗意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之,诗教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旨在通过诗意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与人文素养。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具体实例,本文提出了将诗歌、文学等艺术形式融入数学教学的新路径。这些路径包括诗意化情境创设与数学概念的融合、诗意化问题引导与数学思维的启发、诗意化知识拓展与数学文化的传承、诗意化教学评价与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及诗意化教学活动与数学实践的融合。这些路径不仅丰富了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还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