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学术总第7874期 >2025-04-25编印

智慧党建视域下党性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刊发日期:2025-04-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邢玮

摘要:智慧党建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要创新模式,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了党建工作的高效、透明、精准和创新,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党的建设向高质量发展。通过对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智慧党建的应用特点,并提出了智慧党建视域下党性教育的创新路径,以及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智慧党建;党性教育;路径创新

引言:新形势下,党性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以及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党建为党性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和方法,顺应了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提升了党性教育质量。因此,对智慧党建视域下党性教育路径创新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性

1.1坚定理想信念

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党性教育能够帮助党员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能够激励党员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不为各种利益诱惑所迷惑,始终坚守党的立场和原则。

1.2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性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干部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能够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另一方面能够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更好地履行职责[1]。

1.3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性教育能够强化党员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使党员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引导党员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

1.4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通过党性教育,党员能够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深刻理解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增强对党的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文化自信。

2.智慧党建的特点及意义

信息化程度高。智慧党建的建设主要依托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将传统的纸质文件、会议记录、党员信息等进行数字化处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的精准管理,一方面,在人员管理上,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党员的活动参与度、学习进度等,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激发党员同志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智能化工具在“三会一课”记录、党员发展流程等方面的应用可以实现党务工作的自动化处理,提高管理效率[2]。

资源共享。智慧党建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各级党组织可以通过平台共享信息、协同工作,不同党员之间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党建工作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持续优化。智慧党建系统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迭代和进化的过程,相关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党建工作的问题和不足,持续优化党建工作模式,更好地推动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可靠性与有效性。

3.智慧党建视域下党性教育创新路径

3.1创新教育形式与内容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于自媒体平台关注程度的不断增大,“微党课”“微视频”“云直播”等形式应用范围不断增加,相应凸显了智慧党建平台的应用优势。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党员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党员学习进度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升党性教育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3.2强化实践与互动性

智慧党建平台支持党支部根据自身特色构建在线教学资源,实现“生成性”数字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比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党史场景或理论知识,打造沉浸式教学,增强党员的学习体验;利用线上平台组织实践活动,如红色基地“云打卡”、志愿服务“云记录”等,增强党性教育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利用教学环境的便捷录制和培训平台的联动发布模式,将党性教育从党内拓展到党外,推动党建业务工作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党建内容与业务开展有机结合,推动党性教育与企业发展一体化,实现了党员需求与企业发展的精准对接[3]。

3.3提升党性教育的开放性

现阶段,人们对社交媒体的依赖性日益增强,智慧党建通过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党建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政策信息、收集社情民意,增强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之间的互动性。与此同时,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也可更为客观地分析党员的学习行为和思想动态,为管理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反馈结果,为后续谈心谈话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结论:综上所述,深入研究智慧党建视域下党性教育路径的创新,对于推动党性教育的现代化转型、提升党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将传统党性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党员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刘浩皓.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创新探索[J].四川劳动保障,2025(1):64-65.

[2]赵东.浅谈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人民公交,2025(1):60-62. 

[3]王根东.以党建品牌创建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J].现代企业文化,2024(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