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学术总第7894期 >2025-05-30编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究
刊发日期:2025-05-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喻屯第一中心小学  刘家政

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语言表达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入新颖的教学理念,分析在教学中的不足,寻找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整合教材中的内容,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文本中的好词好句,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思维发展,助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 课堂合理设疑,促进师生对话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语言表达也与学生的认知思维、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通过语文教学来发扬学生的语言特点,弥补学生语言表达,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课堂上,除了知识的学习之外,教师还要开启课堂互动,只有多思、多问、多交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才能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上,教师鼓励学生合理提出质疑,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大胆说、大胆问,提出自己的想法,设计具有启发性思维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课上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琥珀》这篇课文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见过琥珀吗?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学生们的情绪调动起来后,接下来会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带着问题阅读,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章。课文熟读后,教师继续提问“琥珀形成的时间究竟有多长呢?课文中有没有提到呢?”随后,教师会让学生们相互讨论交流,在课堂上随意畅谈,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可以再为学生设计问题,“如果你们有一个琥珀的话,你们怎样做呢?又怎样向同学介绍呢?”可见,学生们积极踊跃回答,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营造欢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关注素材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库

语文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不断接收新的知识,不断反复学习巩固旧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并不是仅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打开眼界,拓展空间,积累丰富的知识,有知识、有文化,才能有更好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从情感体验中积累素材,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词汇量,积累好词好句,这是为语言表达做铺垫,丰富学生的语言库。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秉承这一原则,从书中找到兴趣和热爱,为学生们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籍、文学作品等,汲取知识养分,开展阅读活动,为学生们搭建分享读书的舞台。当然,在素材积累期间,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好的积累习惯,从文章中圈画好词好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类,如:形容人外貌的词语、形容天气的词语、形容心情的词语等,使整个语言库有条理、有逻辑,建立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

例如,在讲授《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这是一篇描绘乡村美景与生活交融的优美散文,按照屋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交叉描写,突出乡下人家的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表达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从课文中以及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都能够收获到描写乡村景色的词汇,如:鸟语花香、炊烟袅袅、依山傍水等词语,对这些词汇进一步解读,记录下来好词好句。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会引导学生,让学生们来描述一下自己的家乡,借助所学的句式和词语,开启自己的语言库,融入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储备知识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 加强诵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正确使用语言,注意表达的方式和态度是学习语文的关键环节,通过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诵读教学这是一个既传统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大声诵读、反复诵读,每一次诵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跟随文本内容,体会文学的魅力,感受节奏、韵律的美感,使学生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诵读教学中,应当正确指导学生的诵读方法及技巧,包括发音、断句、语调和节奏的把控、情感的流露等,在诵读过程中多读、多思,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增加学生的表现力,体会文本的感染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与口语表达有效衔接,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们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由此可见,诵读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升华,从语速、发音、语感等方面都能有所提升,从课内到课外,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学科素养。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教学思路与时俱进,小学语文教学得到全面优化。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内教材、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写作训练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及热情,积累丰富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