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李玉伟 卢金飞 黄柏雄 韦开盛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加速与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多元文化思潮不断冲击,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思想观念出现偏差。在此大环境下,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强化价值引领,已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任务。本研究聚焦新时代职业教育,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探索有效的建设路径与方法,旨在推动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职业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新时代大背景下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担负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任务,其通过在各课程教学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能达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此对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与迫切性。
一、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意义
时代飞速发展和深刻变革,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点组成,承担着为产业界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道德的复合型人才这一重任,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日益显现,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重点措施。以往的职业教育往往过分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某种程度的忽略。现如今,课程思政把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之中,可以使学生们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同步受到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的陶冶,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
(一)借数字技术创新思政教学形式
数字化时代下,数字技术给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带来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有利于把抽象的思政知识用更加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和参与度,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构建线上思政教学平台来营造融课程学习,互动交流和考核评价为一体的数字化学习生态。在3D,VR,AR的辅助下营造沉浸式思政教学场景。如红色革命纪念馆VR参观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足不出校门便可沉浸在革命先辈英勇无畏的精神中,加强对革命精神的认识和感知,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邀请思政专家和劳动模范进行专题讲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更多同学可以接触思政教育优质资源,短视频因具有碎片化和趣味性等特点而受到学生欢迎,学校可鼓励教师创作一系列融合热点话题和网络流行元素的思政类短视频,比如用动画形式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情景短剧表现职业道德规范等,让思政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认知习惯。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喜好进行分析,推送个性化思政学习内容以达到因材施教目的。另外,还通过在线讨论区和虚拟社区组织学生就思政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与此同时,教师应提高自身数字素养、积极参与数字教学技能培训、熟练运用数字教学工具、实现数字技术和思政教学的深度结合、构建时代特色思政课堂等。
(二)发掘行业案例丰富思政教学素材
行业案例中包含了大量思政元素,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优质素材。发掘贴合教学内容的行业案例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和思政理念间关联的理解,教师应该深入到行业第一线,和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掌握行业发展动态,职业规范和文化等。在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采集了大国工匠徐立平对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火药微整形工作,以高超技艺和高度负责精神,对中国航天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事例,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可以介绍一些商家在运营过程中恪守诚信原则、抵制不正当竞争、获得市场和顾客信赖等方面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商业伦理的教育,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把行业案例纳入到课程内容当中,并指导学生对案例当中思政元素进行剖析。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在课下独立搜集行业案例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深化思政理念理解和运用等。同时学校还可邀请业内专家进校园交流业内真实的故事和经历,使学生亲密接触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
三、结语
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和长远的工程,事关职业教育育人方向和育人质量。通过对课程思政建设意义的深刻认识、对建设现状的剖析、对科学建设原则的遵循、对有效建设策略的落实,可以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