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学术总第7903期 >2025-06-13编印

培育和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刊发日期:2025-06-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大连海事大学  佟昕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源泉。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均强调“培育和发扬企业家精神”,并对此进行了系统性战略安排。深刻理解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才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家群体在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一、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和践行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爱国敬业展现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鲜明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企业家应当深刻认识到,企业成长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意识,将经营实践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二)勇于创新突出了新时代企业家的精神风貌

在当代经济发展格局中,企业家的创新实践彰显了其前瞻性思维与开拓性特质,这种特质构成了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中,创新要素发挥着主导作用,它突破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局限,通过技术革新和效率提升,培育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效能特征的新型生产力形态。

(三)诚信守法作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构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构建新型商业文明的过程中,企业家必须将合规经营作为基本准则,这既包括严格遵守契约精神、恪守商业伦理,也要求其主动适应法治化营商环境。具体而言,企业家应当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开展经营活动。

(四)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要求

企业家的角色不仅仅是经济组织管理者,更应成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这一角色转变要求企业家必须统筹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将社会责任纳入战略决策的重要维度。作为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容,责任意识不仅体现在对股东和员工的义务履行上,更应扩展至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整体贡献。

(五)拓展国际视野突出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开阔品格

当前,随着价值链重构和产业格局调整,中国企业亟需建立全球化运营思维,密切关注国际经贸规则演变和产业技术变革趋势。这种全球化视野不仅有助于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更能推动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价值意蕴

(一)弘扬和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人才汇聚的重要平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引领,在我国经济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才作为创新活动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不仅为企业家转型发展提供精神支撑,更能有效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弘扬和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作为创新发展的实践者与推动者,企业家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活力。

(三)弘扬和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有利于推动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

在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关键技术掌控力,以此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在国际交往中应秉持互利原则,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构建新型国际经贸关系,为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彰显中国智慧。

三、 培育和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与时俱进的经济制度

建立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从而协调政府、市场与企业主体间的关系。这种制度优化能够推动形成全民参与、成果共享的发展模式。并且在此制度框架下,企业经营者能够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实现创新发展,从而充分诠释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

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奠定了法治基础。当前知识产权领域仍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企业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过程中面临不同程度的权益侵害,严重制约了创新成果从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效率。因此,必须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企业管理者的创新动力,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企业家群体的创新活力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应当着力培育尊重创新、鼓励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广泛传播杰出企业家的创新实践与成功经验。同时,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企业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与发展平台,充分释放其创新潜能,推动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

作者简介:佟昕(1999.10-),女,蒙古族,籍贯: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