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学术总第7908期 >2025-06-20编印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刊发日期:2025-06-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向恒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学校要从完善顶层设计、构筑课程思政核心阵地、建设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等方式来进行有效融入。这些举措对丰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下称精神谱系),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教学资源。将这一精神谱系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精神谱系的历史价值,更能丰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帮助高校培育能担当时代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精神谱系可以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对高职院校党建团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等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是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二)有助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精神谱系体现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纵贯精神谱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更是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精神支柱。

(三)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将精神谱系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不仅是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必要途径,也是推动课程思政方法创新、与时俱进的必然之举。这一融合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新时代的杰出人才,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育学生历史责任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思政的实施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

在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征程中,核心要素在于全校各单位与课程思政之间的紧密互构与协同。除了学校层面的宏观规划与指导,还需学校党政办、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处等各职能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各二级学院携手合作,共同探讨改革策略,凝聚起课程思政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师生对于课程思政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但通过调查发现,仍有部分师生对课程思政的建设认识不够清晰。一方面,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只是片面地当作故事来听,没有深入思考其蕴含的价值和哲理。

(三)部分教师融入方法单一

不少教师对思政理论知识的掌握尚显不足。表现在部分教师对思政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导致他们在选择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时难以做到精准把握。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形成育人合力

1.要加强学校党委对课程思政的统筹安排。学校党委把课程思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应该由学校党委书记牵头专门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工作小组,系统谋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各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联动和整合贯通。推动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宣传部门、团委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

(二)搭建课程思政教学核心阵地

1.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把精神谱系融入课堂教学,推动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品德修为、文化自信等有机融合。

2.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建立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师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课程学习、互动交流、资源分享、数据分析等互动,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学习服务。

(三)拓宽精神谱系融入课程思政的渠道

1.实现“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从而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2.实现“要素+方法”的融合。学校要统筹规划建设课程思政育人格局,积极促进各要素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解决精神谱系融入课程思政协同效应不足的问题。

3.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线上充分利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虚拟仿真、VR等前沿的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与前沿科学技术的联动,将中国共产党人中的优秀模范真实还原。

四、结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想在这变局中从容不迫,广大教师要积极主动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营养,将其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才能让学生感受伟人精神,坚定心中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中去。

作者简介:向恒(1995-),男,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重庆城市职业学院2023年校级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JSK202302010)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系重庆城市职业学院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研——以《劳动教育》为例”(项目编号:XJSZ2023201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