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丽 闫珊) 第4和第5掌骨颈骨折又称为拳击手骨折,因为这种骨折比较好发生于拳击选手对打时,一般是握拳状态下大力撞击造成的损伤,从而使得掌骨、掌骨颈骨折,约占所有手部骨折的1/3。这种骨折会导致患者手部握力降低,严重者发生掌骨短缩。保守治疗是拳击手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目前普遍认为骨折短缩超过3mm、掌骨颈骨折成角大于或等于45°以及掌骨重叠超过50%属于手术指征。常用的手术方法是闭合复位髓内固定、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交叉克氏针固定。
钢板内固定具有固定牢靠、术后锻炼便利的优点,但是创伤较大,且术后容易出现粘连。交叉克氏针内固定也存在其本身固有的缺点,克氏针穿过关节面和指伸肌腱,对手指的功能恢复不利。而髓内钉固定切口更小,对组织损伤较轻,在临床中应用较多。
太原市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改良了Foucher掌骨颈骨折固定法,闭合复位经皮顺行弹性钉固定掌骨颈骨折,横行平行两枚克氏针固定掌骨,针尾部对折90°交叉缠绕加压拧紧。
先行Jahss法闭合复位,复位失败则在骨折部位尺背侧做一个1.0cm小切口复位。以第五掌骨基底部为中心,旁开做一个约0.5 cm的小切口,将掌骨基底部充分暴露出来,然后选择掌骨背侧、腕掌关节远端0.5 cm处作为进钉点,使用直径1.5 mm的克氏针在骨皮质往骨干方向钻一个小孔,将直径1.2~1.5mm的钛制弹性钉顺行插入掌骨髓腔,通过骨折端到达掌骨头下,并对髓内钉的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获得良好的力线与复位,然后继续将弹性钉推进到关节面软骨下1~2 mm位置,从而获得更为稳定的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对骨折复位以及固定满意后,将弹性钉尾折弯剪断,埋在皮下。另外选取2枚直径1.2~1.5 mm的克氏针,选择第五掌骨尺侧骨折近远端进针,横行固定到第四掌骨,针尾部对折90°交叉缠绕加压拧紧。
术后第1天即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小幅度的活动, 术后4周左右拍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如果愈合良好拔出克氏针。
1937年,Foucher等首次报道髓内多根克氏针固定第5掌骨颈骨折。其优点是创伤小、固定确切,避免了损伤掌指关节面,但缺点也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复位不足及复位丢失,第5掌骨头干角度常恢复不足。该院采用经皮弹性针顺行固定掌骨颈骨折后,横行平行两枚克氏针固定掌骨,针尾部对折90°交叉缠绕加压拧紧,利用掌骨 (健骨) 作为内固定支架,对骨折端的轴向应力进行抵抗,避免了掌骨短缩及旋转的发生,加强了骨折的稳定性,可以早期行患手各关节功能锻炼,使手部关节功能获得满意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