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现代教育总第7392期 >2023-03-31编印

太原市万柏林区实验教育集团实验小学开展数学课堂空讲活动
刊发日期:2023-03-31 阅读次数: 作者:黄晶 贾婷茹  语音阅读:

3月20日下午,太原市万柏林区实验教育集团实验小学校区全体数学老师在副校长翟梅花、教研室主任苏雅琴的带领下,分为两组,分别在大会议室和录播室,进行了“坚持目标导向、落实课程标准”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空讲教研活动。

一至六年级有七位数学老师登上讲台参与空讲活动,老师们在深入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落实“大单元教学”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一年级老师郭宇珏,首先明确新课标对低段学生学习提出的目标,借助“预习单、学习单、延学单”,引导小朋友们在真实意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并且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数量规律。郭老师声情并茂的授课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二年级老师赵莉,明确介绍了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领域,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如数学课本,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年级老师马欢欢,她娓娓道来的是第五单元的《认识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新课标强调,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把知识点连点成线,注意相关知识的复习和提前渗透,知识点之间前呼后应不再是孤立的。她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发现、总结规律,强化记忆,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年级老师李珊,用教室情景引导学生描述位置、用数对描述行列、用多次练习和实践操作,切实落实新课标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感知特征,增强空间观念,感知数与形的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几何概念。

五年级老师韩雪婷,引导学生把课前制成的统计表,做成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对比练习,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

六年级老师郑经晶和李娜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体的表面积、体积公式,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维和推理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次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空讲活动,旨在坚持育人导向,激励老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共同探讨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关注学生创新能力、数形结合思维模式的培养,并在教学中积极落实。

(本报记者 黄晶 贾婷茹  通讯员 王英兵 马丽萍 张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