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学术总第7396期 >2023-04-07编印

心理学(萨提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文献综述
刊发日期:2023-04-07 阅读次数: 作者:太原市万柏林区官地实验学校 史海燕  语音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力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结合心理学萨提亚的相关知识,试图改变学生与语文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的学习,让学生爱上生活,培养学生的高自尊,沟通更顺畅,改善学生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语文的关系,帮助学生活得更加“人性化”,做一个幸福的普普通通的人。

关键词:萨提亚 初中语文教学

笔者在长达二十年的一线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初中生对语文产生了厌学心理,因为语文学习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短时间内很难提高成绩。有的学生平时可能非常努力地学习课文内容,但考试未必能考出好成绩;有些学生并不怎样用心,却成绩优秀。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下降了,学生的自我价值感降低,对自己的努力产生怀疑,甚至对自己这个人产生怀疑,他们认为语文成绩大多靠碰运气,不学也能得高分,这种学习心理虽然有片面性,但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占比不在少数,改变这种现状迫在眉睫。

学生对待语文的态度,用萨提亚的沟通模式可以概括为指责或打岔,语文及生活,生活及语文。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萨提亚女士认为,我们每个人天生拥有内在的能量和资源去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进而更负责任且更有力量的去学习生活。笔者想要运用萨提亚的一致性沟通模式以及相关的知识、工具改变学生对语文的态度,爱上语文,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自我价值感,以便更好地生活,这项工作笔者认为,不仅仅是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的学习,让孩子们爱上生活,做一个幸福的普普通通的人。

一、课题的界定

(一)、萨提亚模式

萨提亚模式是由举世著名的美国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一1988)所创立的一种家庭治疗模式。她是第一代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向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躯,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治疗师,她被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美国精神医学会曾发表了一篇全美家族专题报告,列出二十一位最具影响力的治疗师,萨提亚是名单中唯一的女性,且高居首位。

萨提亚之所以受到同行的尊崇,实因她有一套异于传统又相当完整的理论,更有她深具个人魅力的务实运作方法。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她在家庭治疗方面的理念、方法及发展出的许多生动创新的技巧,被专业人士、治疗师广为推崇和运用。萨提亚所建立的一系列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

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由于她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地方与传统治疗方式迥异,故被称为“萨提亚模式”。

(二)、语文教学

真正的语文教学就是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作为根本任务的课堂;真正的语文教学就是紧扣文本、稳扎稳打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教学。换言之,也就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返璞归真,自然天成,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它本应是少急切多从容的,是少外表多内涵的。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扎扎实实地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正确选择。

二、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理论主张:是“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主张,冲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把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提到了教育的首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内在驱力,强调审美和创造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在知识、情感、动机诸方面均衡发展,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提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应该是促进人的变化和成长,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成长的人,即培养高自尊、沟通畅通及帮助学生活得更“人性化”。

本课题通过学生个性化阅读,深入文本,感受语言的精妙,感悟思想的深刻,运用萨提亚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从而让学生建立更好的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语文的和谐相处的关系。

三、研究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建立更好的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语文的和谐相处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高自尊、沟通更畅通、帮助学生活得更“人性化”。

四、研究内容

1.通过学生个性化阅读,深入文本,感受语言的精妙,感悟思想的深刻,从而让学生建立更好的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语文的和谐相处的关系。

2.通过对萨提亚的影响轮、冰山、应对姿态等内容的学习,结合文本阅读培养学生的高自尊、沟通更畅通、帮助学生活得更“人性化”。

五、萨提亚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现状

萨提亚在2003年由香港著名萨提亚家庭治疗专家、中国国际萨提亚学院院长、香港萨提亚中心创办人之一蔡敏莉女士首次引入中国大陆先后在广州和北京举办工作坊。

随着其理论的发展及新一代治疗与培训师的延展,萨提亚模式现在不仅仅应用于家庭治疗,还包括个人咨询及家庭重塑三个领域。同时,新一代的治疗与培训师王力波将萨提亚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李崇建是将萨提亚带入教育圈的第一人,并将自己的咨商和教育的成功经验写成《教室里的对话练习》《没有围墙的学校》《麦田里的老师》、《心教》等书。其中在《心教》一书中,《当恐惧笼罩一个人》这篇文章就非常详细地记述了李崇建老师如何将萨提亚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帮助楠楠处理恐惧导致他所写的文章内容杂乱无意义的问题。但是将萨提亚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篇目相结合,目前尚没有发现相关的研究,所以我想要在这一领域有所研究。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萨提亚模式的有关资料、书籍、论文,找出有关心理学(萨提亚)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以萨提亚模式的工作坊、团体疗愈、心理咨询等形式了解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现状、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语文的关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一手资料。

3.行动研究法:教师从具体的教学出发,精选运用研究的文章,教学生运用萨提亚模式的相关方法以提升学生语文的阅读素养,提升学生自我价值感、改善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语文的关系。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朱德的影响轮,接着,假设学生自己就是朱德,让学生说出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是一个拥有强健身体、坚定的革命意志的人,我拥有很多的生产知识,有勤劳的好习惯,我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过,拥有很多的斗争经验,30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让我逐渐成长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一个中国的杰出领导人。”当学生这样大声地说出这段话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就是朱德,有了学习的榜样(给学生补心理营养),从而提升他的自我价值感,再让学生自己画自己的影响轮,发现自己的宝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又再一次大大提升。

4.经验总结法:通过具体的教学和研究,进一步总结并获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心理学(萨提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老师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一研究还处于探究阶段,具体的实践操作不是特别的多,所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研究者们进一步的去探索和实践,以提供更多的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笔者一直认为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教育。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我要在我的语文教学中运用萨提亚,让自己的生命呈现是一泓清泉,让我的爱经由我流向在我的生命中出现的学生们,因为爱而出现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当我遇见一个人——维吉尼亚·萨提亚演讲集》(加拿大)约翰·贝曼(John   Banman)编著邢雨竹译 兴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

【3】《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第二版)(美)维吉尼亚·萨提亚(著)易春丽、叶冬梅等(译)兴界图书出版公司,2020.

【4】《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从扬洋(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5】《心教》李崇建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

【6】《心理营养》(马来西亚)林文采 伍娜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