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太原市小店区实验小学开展以“基于核心素养 聚焦新课标 赋能自主体验式新课堂”为主题的数学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二年级数学老师为大家展示“角的初步认识”大单元教学分析及课例。
基于新课标,依托大单元结构化教学新理念,老师杨旭婷从课程标准精细解读、教学内容深度分析、学生学情全面掌握及单元教学设计建议四个方面,对《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做了精细、全面的教学指导,为课时教学提供了蓝图规划。
老师张颖设计了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找角、画角等活动,让学生愉快、积极地参加到实际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知,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立体图形抽象成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抽象成构图元素的过程”这一理念。
备课团队成员王俊琴、马晓莎两位老师对这节课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解说,分析课前视频呈现在前置性学习任务的原因,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让教师更好地读懂学生对角的原始认知,从而使抽象角的活动更基于学生的学情,在观察不同角的共同特征中引发了学生对角共同属性的思考。对于角的大小比较,备课团队也进行了反复修改与尝试,力图以最优化的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素养的落地。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小学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老师成艳斌结合老师杨旭婷的大单元分析,提出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感知,丰富表象,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层层建设。随后,又结合老师张颖的课例《角的初步认识》,建议资源整合,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把素材精炼化,深入开展活动,切实提高实效。
通过此次教研,该校教师不仅明白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意义,更明确了具体的实操步骤和方法。 (本报记者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