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学生·综合总第7436期 >2023-06-09编印

共同体“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 提升课堂质量”六年级数学《丰富多彩的比》
刊发日期:2023-06-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太原市杏花岭区实验小学 张晓玉

一、研究基础及分析

学生已经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有关除法的认识,五年级下册学习并认识了分数,知道了除数和被除数的关系以及分子和分母的关系。本课的学习的比是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新表示,为实际应用打基础。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例1、例2教学认识比的意义。认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先引导学生分别认识同类量的比(例1)和不同类量的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在例1、例2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中,教材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尝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并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练习十三中的5个练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的意义、比值以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进行了合理操练,且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二、研究目标准备

1、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号及比号前项和后项。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小组讨论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学生自然就能理解,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经历比的发现、认识过程,感受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5、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实践教学反思

1、提供丰富信息,提高复习兴趣

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复习课,学生有亲切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回顾比的意义。为复习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比的应用等知识做好准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复习的兴趣。通过6条信息的呈现,让学生充分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概括出比的2种类型: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

2、梳理所学知识,自主建构网络

复习课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因此,在复习时引导学生自主把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使学生头脑里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时,由比的意义引出复习比与除法、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学生能清晰地了解新、旧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继而引导学生回顾比这单元,还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生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自主建构了“比”这单元的知识。

3、辨析抽象问题,渗透学习方法

面对抽象的题目,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解答呢?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大家齐想办法,共同解决平时正确率极低的一道题:“甲班学生的■调入乙班后,两个班的人数正好相等。甲班和乙班原来学生人数的比是(   ):(   )。”课堂上,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到了画图法、假设法、推理法等方法共同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充分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帮助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4、精选各类习题,发展学生思维

练习就是对复习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这节复习课中,我设计变式题组练习,以学生感兴趣的足球比赛时间为话题展开讨论,不断改变条件,关键是引导学生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对应。这样一题多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严谨性。

5、上完这节课,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a、在教学的扶与放的度把握得不是恰到好处。

b、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处理不是很到位。

c、教学语言上不够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