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 术总第7463期 >2023-07-21编印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 ——《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设计
刊发日期:2023-07-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园路小学南校区  段晓梅

教材分析

  国庆节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它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设立的。国庆节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还象征着中国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国庆节主题是进行思政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典型教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体验、思考、共鸣,真正让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生内心。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国庆节的信息获取不多,且深入思考不足。教学中可以运用PPT展示法,通过PPT向学生介绍有关“国庆”的知识点,并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讲解,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所讲内容。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料展示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庆”这一话题。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于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与追求。

  教学目标

1.了解国庆节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感受国庆节的氛围和祖国强大的力量。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所列举的材料和事例,感受国庆节祖国人民的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认知和情感,并愿意付诸行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听生日歌入课

  出示:歌曲《生日歌》,大家会唱这首歌吗?我们一起唱。

  思考: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学生参与交流。

  2.揭示课题:感受国庆的喜庆。

  3.观察:国庆时,人们都是以何种形式为祖国庆祝生日的?

  出示图片:花团锦簇,欢度国庆。

发现:张灯结彩挂红旗,欢欢喜喜迎国庆。

  数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高唱国歌,欢庆祖国生日。载歌载舞,通过文艺汇演等形式庆祝祖国的生日。

  小结:如同我们庆祝自己的生日一样,国家也要庆祝自己的生日。

  4.再观察:中国是大家庭,大家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小结:56个民族是一家,他们以不同方式欢庆祖国生日。

(二)学习新知识(15分钟)

  1.什么是国庆节?

  通过PPT展示法向学生介绍“国庆”的概念,并让他们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意义。

  2.为什么要过国庆节?

  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因为它代表着祖国的繁荣昌盛,也代表着我们对祖国母亲的感恩之情。

  3.如何过国庆节?

  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法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如何过国庆节”,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其中去。

  比如:

  观看阅兵式

  出示:观看视频《1949年开国大典》

  发现:1949年10月1日是国庆节也是祖国的诞辰日。

  小结:让学生了解国庆节的来历,每年的10月1日就是我们的国庆节。

  出示:观看《60周年国庆大阅兵》

  发现:了解国庆节我们会有小长假,国家每逢五、十周年会有不同规模的庆典和阅兵,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

  再观察:10月1日是国庆节,那么9月30日是祖国的什么节?

  发现:出示图片。为了纪念逝者,鼓舞生者,各地建立烈士陵园,并把9月30日定为中国烈士纪念日。

  全体起立让我们为新中国献身的英雄们表达崇敬和怀念之情。

  4.了解国旗、国歌、国徽

  观察:出示一面国旗

  提问:观看课件,说说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再观察:我们的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你们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国徽吗?

  引导学生了解五星红旗设计者以及其寓意,并展示不同场合下五星红旗的使用方式。

  小结:红色象征着革命,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联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团结。

  出示国徽图片:说说在国徽上发现了哪些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观察:出示国徽

  提问:想一想我们在哪里看见了国徽?

  小结:人民币上,身份证上等

  一起唱国歌,加强情感体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同时,向学生们展示不同场合下演奏国歌时人们肃穆庄严的态度来加深学生对国歌的认识。

(三)感受氛围(15分钟)

  播放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国庆”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和美好愿望,同时配合音乐进行演唱、跳舞等形式来增强氛围感。

(四)总结归纳(5分钟)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国庆节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过国庆节?

  3.如何过国庆节?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检验孩子们对于“国庆”这一话题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1.观察:上课时应该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情况,看是否有不理解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并及时进行补充说明和澄清。

  2.问答:在教学结束后,应提出几个问题来考查孩子们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比如:“你最喜欢哪一个‘过法’?”,“你认为祖国最强大之处是什么?”等等。

  3.作业:布置相关作业以加深他们对于“国庆”的印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怎样度过今年国庆假期的文章,画一幅与“国庆”有关主题的图片等等,让学生从认知走向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