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县委党校 姜业敏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真实记录,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智慧和实践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基地,高校在推动党的教育事业中具有特殊地位。高校党建工作关系到党的思想路线的贯彻落实,也关系到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以党史为鉴,高校党组织可以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在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中更具方向感和实践力。本文从党史学习的重要意义、党史对高校党建的现实推动作用、以及党史对党建实践的具体指导作用三个层面,详细阐述党史对新时代高质量高校党建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一、 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而党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实践成果,能够为高校党建提供深刻的理论支撑。通过党史学习,师生党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更坚定“四个自信”,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二) 总结历史经验,提升党建工作能力
党史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历史阶段的丰富经验。高校党组织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更加科学的思路推动党建工作。例如,延安整风时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方式、党的群众路线等内容,都为当前高校党建如何贴近实际、服务师生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三) 促进党性修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党史学习,党员师生可以从革命先烈和党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党性修养的精神力量。例如,红军长征、抗美援朝等历史事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得到生动呈现,帮助党员更加坚定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二、 党史对高校党建的现实推动作用
(一)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党史中的理论创新和革命精神,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引领的源头活水。在高校党建中,党史学习能够帮助党组织有效对接当代青年的思想特点,通过红色文化和历史故事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例如,在讲述“井冈山精神”或“长征精神”时,可以结合当代青年奋斗的实际,启发其在新时代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 优化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组织活力
高校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其生命力和凝聚力直接影响党建成效。党史中关于基层党组织如何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的经验,为高校党组织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如何在敌后建立坚实的根据地,可以启示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师生。
(三) 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高校党建不仅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服务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的核心保障。党史中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例如延安时期的抗大教育模式,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两弹一星”精神,都为高校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丰富的借鉴。高校党组织可以通过党史学习,将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形成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 党史对高校党建的具体指导作用
党史为高校党建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指导和宝贵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政治引领、工作方法、文化传承、纪律建设以及廉政教育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党组织应根据党史的启示,推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确保党的领导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
(一) 引领方向:强化党建工作的政治属性
党史中不断强调,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一理念对于高校党建工作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确保高校党组织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方面具有根本性指导作用。通过党史学习,广大党员能够深化对党性原则和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党组织在校园内的政治引领作用,也有助于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确保高校党组织能够正确地处理政治和学术的关系,进一步推动高校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同时,党史为高校党组织提供了处理复杂思想政治问题的方向,确保高校在面对国内外挑战时,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 提供方法:增强党建工作的科学性
党史的丰富经验和总结的方法,为高校党组织提升工作效能和科学性提供了重要借鉴。党史强调从实践出发,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工作,高校党组织可以借鉴这一理念,更加注重在党内工作中应用科学的组织方法和手段。例如,通过党史中总结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机制,高校党组织能够有效促进思想交流和工作反思,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同时,党史的学习也能帮助高校党组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晰的思路,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的需求,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创新,促进党务工作与教学、科研等工作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动。
(三) 塑造文化:推动红色基因在高校传承
党史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理想,为高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高校党组织可以通过党史教育,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引入校园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如党史讲座、红色文化活动等方式,将红色基因传递给广大师生。党史教育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师生精神世界的深刻塑造。在党史的引导下,高校党组织能够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全体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
(四) 巩固纪律: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
党史明确指出,党的纪律建设对于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党组织应从党史中汲取经验,加强党内纪律的建设,确保党组织在高效运转的同时保持良好的风气。党史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党内监督条例”等经验教训,对于高校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和党员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高校党组织应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组织生活会,确保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发挥党组织在日常管理中的领导作用。通过强化党内纪律,高校党组织能够有效防范不正之风,确保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纪律性,推动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提升党的工作效能。
(五) 深化廉政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党史中关于反腐倡廉的思想和实践为高校党组织加强廉政建设提供了明确的路径。高校党组织应深刻理解党史中的廉洁自律精神,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党史中的反腐案例和廉政建设经验表明,党组织不仅要注重大规模反腐斗争,还要从细节入手,防范“微腐败”。高校党组织应通过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组织党员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帮助党员干部清楚认识到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此外,党史中的“严”字方针,提醒高校党组织在制度建设上做到细致入微,确保校园环境的廉洁与透明,推动高校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四、 结语
党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智慧结晶,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思想源泉和实践指南。高校党组织应以党史为镜,以党史为鉴,将其深刻融入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优化组织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建活动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高校党组织应在党史学习中不断汲取经验与力量,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姜业敏(1978.05-),女,汉族,黑龙江巴彦人,黑龙江省教育学院2010级本科生,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县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